行业案例库 3小时前 192 阅读 0 评论

【实践】把公司当 AI 产品来设计:5 个产品,百万美元收入,100% AI 写代码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来源Source



标题: How to Actually Use AI | Dan Shipper (Every)

分享者: Dan Shipper

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MrVozp_h8




我是 Every Newsletter 的订阅用户,很喜欢 Dan Shipper 和团队朴实表达的风格。关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原来这不仅仅是一个 KOL,他们还做了一堆 AI 产品。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团队很小,很多做产品的人之前完全没有代码经验,大部分活儿都是 AI 干的——简直就是完美的 AI Native 公司样本。

碰巧在 Lenny"s Newsletter 看到对 Dan Shipper 的访谈,发现他完整分享了如何把公司当 AI 产品来打造,如何让工作自动化、如何积累组织的复利(而不是一件事儿就是做一件事儿),人和 AI 如何协作(人的用户是啥)……觉得这种实践经验和视角很宝贵,所以分享出来。




要点Key Takeaways


🔝向上滑动阅览

  1.  我们正在从“知识经济”,迈向“分配经济”

  2. AI 赋能的不是专家,而是我们这样的“通才”

  3. 未来的核心能力,是管理和分配 AI 模型的能力

  4. CEO 是否亲自使用 AI,是公司转型的关键

  5. 最被低估的 AI 工具,是面向非程序员的代码工具

  6. 评价 AGI 的标准:能否像成年人一样让它独处

  7. AI 不会让你变笨,只会让你学得更快

  8. 两人加 N 个 AI Agent,也能打造出卓越产品

  9. 最好的 AI 产品,是把昂贵服务大众化的工具

  10. 专注于你真正热爱的事,AI 会帮你搞定剩下的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1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工作的回归


AI 如何让昂贵服务“平民化”

Dan Shipper: “我认为 AI 将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它能把许多工作带回美国。它让那些过去只有大公司才能负担得起的昂贵服务,变得小公司甚至个人都能消费得起。”


一个普遍的焦虑是:AI 会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Dan Shipper 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但更具洞察力的观点:AI 不仅不会消灭工作,反而会创造并“带回”工作,其核心逻辑在于——大幅降低服务的成本

想象一下,在过去,拥有一名私人助理、一个专业的财务顾问或一个专属的营销团队,是只有大型企业或富裕个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这些服务的成本之所以高昂,是因为它们依赖于专家一对一的时间投入。

AI 正在彻底改变这个等式。通过将专家的知识和工作流程“编码”进 AI 系统,我们可以将服务成本降低 10 倍甚至 100 倍。一个人类客服,在 AI 的辅助下,可以同时服务比以往多几十倍的客户;一个小企业主,可以通过 AI 工具,享受到过去需要一个完整市场部才能提供的营销策略分析。

这种成本的急剧下降,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市场将被激活。 过去那些因为“太贵了”而从未考虑过购买这些服务的小公司和个人,现在成为了新的消费者。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将为那些懂得如何使用 AI 工具来增强自身能力的“超级个体”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这不仅不会导致失业,反而会让整个服务业的蛋糕变得更大。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2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被低估的“云代码”


非程序员的超能力

Dan Shipper: “像 Claude Code 和 Gemini CLI 这样的‘云代码’工具,对于非程序员来说,其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它让你能处理海量的文本,实现自动化,而无需学习传统编程。”


对于大多数文字工作者、市场分析师或学生来说,“编程”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技能。但 Dan Shipper 指出,我们正进入一个“人人都能编程”的新时代,而钥匙就是那些基于自然语言的“云代码”工具。

这些工具的革命性在于,它们将强大的计算能力,封装在了简单的对话界面背后。你不再需要学习复杂的语法和函数,只需要用日常语言,告诉 AI 你想对一堆文本做什么。

Dan 分享了他自己的一个例子:他想分析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学习其写作风格。在过去,这需要耗费数周甚至数月的人工阅读和笔记。而现在,他可以把整本书的文本扔给 AI,然后用几句简单的话下达指令:

  • “分析这本书的平均句长和段落结构。”

  • “找出所有关于‘战争’和‘爱’的比喻,并分类列出。”

  • “模仿作者的风格,写一段关于‘科技’的描述。”

这等于给了每个普通人一个听得懂人话的“数据分析师”和“编程助理”。 从分析数千份用户反馈,到从一年的会议纪要中提取所有关键决策,再到自动将一篇长文改写成不同风格的社交媒体帖子——这些过去需要专业技能或大量重复劳动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几分钟的“对话”。这种能力的普及,将极大地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上限。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3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重新定义 AGI


当 AI 可以“独处”

Dan Shipper: “我认为,当我们能够经济划算地让一个 AI Agent 无限期地运行,而无需持续的人类干预时,我们就达到了通用人工智能 (AGI)。这就像一个成年人,你可以放心地让他独处很久。”


通用人工智能 (AGI) 何时到来?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但定义模糊的问题。Dan Shipper 提供了一个非常务实且新颖的定义,它不基于抽象的“意识”或“智能”,而是基于一个经济学和行为学的指标:AI 的“独处成本”

他把 AI 的发展,比作一个孩子的成长:

  • 婴儿期 (GPT-2/3): 你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看着”它,稍微复杂的指令它就会出错,你需要不断地纠正和引导。让它“独处”的成本极高。

  • 儿童期 (GPT-4/Claude 3): 它能更好地理解指令,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定义明确的任务。你可以让它“独处”几分钟或几小时,但很快就需要回来检查它的进展。

  • 成年期 (AGI): 它能完全理解一个高层次的目标,并自主地分解任务、制定计划、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持续运行数天、数周甚至数月,直到达成目标。你只需要偶尔检查一下它的战略方向,而无需担心它的具体执行。让它“独处”的成本变得非常低,甚至可以盈利。

这个定义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抓住了“智能”的实用主义本质——真正的智能,在于能够可靠地、自主地、经济地完成任务。 当我们雇佣一个 AI Agent 的成本,低于它为我们创造的价值,并且我们无需为其“操心”时,AGI 时代就真正来临了。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4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AI 让人变笨?


恰恰相反,它在加速学习

Dan Shipper: “所有那些说 AI 会让你‘大脑关机’或‘扼杀入门级工作’的头条新闻,我都嗤之以鼻。AI 是一个加速器,它能让你更快地学习,并把精力集中在更高杠杆的任务上。”


一种常见的担忧是,过度依赖 AI 会不会让我们丧失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就像过度依赖计算器会让我们心算能力下降一样?Dan Shipper 坚决反对这种观点。

他认为,AI 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私人教练”或“助推器”。在学习任何新技能的初期,我们都会遇到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AI 可以极大地压缩这个过程。

  • 学编程: 当你遇到一个 Bug,与其花数小时在论坛上搜索,不如直接问 AI。它不仅能告诉你错在哪里,还能解释为什么错了,并提供几种修改方案。这让你能更快地掌握核心编程思想,而不是被琐碎的语法错误卡住。

  • 学写作: 当你写完初稿,可以让 AI 扮演一个经验丰富的编辑,从结构、逻辑、用词等多个维度给你提出修改建议。这让你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审视和打磨自己的作品。

AI 并没有代替我们思考,而是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即时、高质量的反馈。 它清除了学习道路上许多不必要的障碍,让我们能把宝贵的认知资源,投入到更具创造性、更需要战略性思考的环节上——比如,决定“写什么”比纠结“这句话怎么写”更重要;设计程序的“架构”比修复一个“分号错误”更有价值。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5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复合式工程”


两人团队的秘密武器

Dan Shipper: “我们的产品团队只有两名工程师和许多 AI Agent。我们实践的是‘复合式工程’ (Compounding Engineering),即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让下一件事变得更容易。”


Every 公司的一个惊人事实是,他们的产品团队极小,但效率极高。其秘诀就在于他们称之为“复合式工程”的全新工作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不把 AI 当作一次性的代码生成器,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可以被持续训练和优化的“系统”。

传统编程是“加法式”的:每写一行代码,工作量就增加一分。而复合式工程是“乘法式”的:

  1. 起点: 工程师不直接写代码,而是编写一个非常详尽的、包含所有需求和约束条件的提示词 (Prompt),让 AI Agent 生成初始代码。

  2. 迭代: 工程师审查 AI 生成的代码,发现问题后,他们不会去手动修改代码,而是返回去修改和完善那个“提示词”,让 AI 重新生成。

  3. 沉淀: 每一次对提示词的优化,都在“教”AI 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编码规范。这个被反复打磨的提示词,就成了一个宝贵的、可复用的“资产”。

  4. 复合效应: 下次当他们需要开发一个类似功能时,就可以直接调用这个优化过的提示词,AI 能一次性生成质量更高的代码。

工程师的角色,从“代码工人”转变成了“AI 训练师”。 他们工作的核心,不再是逐行编写实现细节,而是构建和维护一个能高效生成高质量代码的“自动化系统”。每一份投入,都在为未来的工作积累“复利”。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6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公司 AI 转型的关键


CEO 带头用

Dan Shipper: “一家公司能否成功拥抱 AI,最重要的预测指标,就是 CEO 自己是否每天都在用 ChatGPT 这样的工具。”


如何在公司内部推动 AI 的普及和应用?不是靠采购昂贵的软件,也不是靠成立一个“创新部门”。Dan Shipper 在咨询了多家大公司后发现,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一个——最高领导者的亲身示范

当 CEO 亲自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AI,并公开分享自己的经验时,会释放出三个强大的信号:

  • 合法性: “连老板都在用,说明这不是在摸鱼,而是公司鼓励的方向。”这消除了员工尝试新工具的心理障碍。

  • 紧迫感: “老板都在学,我再不学就要落后了。”这创造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积极氛围。

  • 方法论: CEO 分享的具体用法(比如“我是如何用 ChatGPT 写这篇内部信的”),为员工提供了立即可模仿的最佳实践。

成功的 AI 领导者,通常会做几件具体的事:

  • 以身作则: 在全体会议上,直接展示自己使用 AI 的过程。

  • 建立分享机制: 设立每周的 AI 用法分享会,让早期使用者成为内部的“布道者”。

  • 激励与奖励: 公开表扬那些通过 AI 提升效率的团队和个人,甚至将 AI 使用情况作为绩效评估的一部分。

文化转型,永远是“一把手工程”。 在 AI 时代,CEO 的角色不仅仅是战略家,更应该是首席“AI 应用官”。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7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从“知识经济”到“分配经济”

Dan Shipper: “我们正在从‘知识经济’过渡到‘分配经济’。过去,你因为‘会做某件事’而获得报酬;未来,你将因为‘懂得如何管理和分配任务给 AI’而获得报酬。”


这是本次访谈中最核心、最深刻的洞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职业价值主要来自于掌握某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比如会编程、会设计、会写文案。我们是任务的“执行者”。

AI 的出现,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模型。当 AI 能够执行大部分具体的、定义明确的任务时,人类的价值,就从“执行”向上游移动到了“分配”和“管理”

在新的“分配经济” (Allocation Economy) 中,每个人都将成为一个“模型管理者” (Model Manager)。最有价值的技能,不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

  • 品味与愿景 (Taste and Vision): 你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吗?你能清晰地定义出你想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吗?AI 可以帮你画画,但画什么、画成什么样才算好,需要你来决定。

  • 评估能力 (Evaluation): 你能判断出 AI 生成的多个选项中,哪一个是最好的吗?你能识别出 AI 结果中存在的微妙错误或“幻觉”吗?

  • 管理与委派 (Delegation): 你知道什么任务应该交给 AI,什么任务必须亲力亲为吗?你懂得如何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 AI 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清晰指令吗?

本质上,我们都在从“士兵”转变为“将军”。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思考战略、设定目标、分配资源(AI 模型),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8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通才”的崛起

Dan Shipper: “AI 极大地赋能了‘通才’ (Generalists)。它让你可以在不花费数年时间的情况下,涉足和掌握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传统工业时代推崇的是“专才” (Specialists),即在某个狭窄领域里深耕多年的专家。因为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

AI 正在打破这种壁垒。它将海量的专业知识,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查询和调用的“外部大脑”。一个有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的“通才”,现在可以轻松地:

  • 写代码: 一个产品经理,可以通过与 AI 对话,为自己的想法构建出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

  • 做视频: 一个作家,可以利用 AI 工具,将自己的文章快速转换成配音、配乐、配图的视频。

  • 搞设计: 一个创业者,可以借助 AI,为自己的公司设计出像样的 Logo 和品牌材料。

AI 并没有让专家变得不重要,而是让“成为专家”的门槛大大降低了。 这将导致组织形态的深刻变化。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由少数顶尖“通才”组成的“小而美”的公司,他们每个人都能身兼数职,借助 AI 的力量,完成过去需要一个庞大团队才能做到的事。专业化分工的时代或许正在走向终结,一个跨界整合、充满创造力的“通才复兴”时代,正在到来。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9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AI 时代的创业


找到可被“大众化”的昂贵服务

Dan Shipper: “我们的产品孵化模式是:找到那些历史上非常昂贵、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服务,然后思考如何用 AI 将其大众化。”


Every 公司的产品哲学,为所有 AI 时代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寻宝图”。他们不去追逐最酷炫的技术,而是专注于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商业模式:寻找价值洼地,然后用 AI 填平它。

这个模式分为三个步骤:

  1. 识别机会: 寻找那些因为“人力成本”而极其昂贵的传统服务。比如,一个能帮你管理日程、处理邮件的“参谋长” (Chief of Staff),或者一个能帮你把思想转化成文章的“代笔作家” (Ghostwriter)。

  2. 内部实验: 首先,团队自己尝试用市面上通用的 AI 工具(如 ChatGPT、Claude)来模拟这些服务。他们会开发出一套高效的工作流和提示词,在内部验证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3. 产品封装: 当他们验证了某个工作流确实能极大地提升效率后,就会把这套复杂的流程和提示词,封装成一个简单易用的独立 App。这样,普通用户就不需要自己去摸索复杂的用法,只需一键点击,就能享受到这个曾经昂贵的“AI 服务”。

这个模式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始终以“真实需求”为导向,并且通过低成本的内部实验,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开发的风险。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好的问题不是“AI 能做什么?”,而是“什么昂贵的东西,可以被 AI 变得便宜?”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结语Closing Thoughts


认识很多非常 AI Native 的公司,感觉组织形态和做事方式都已经和传统公司截然不同,各方面效率都已经在三五倍地提升,但很少有人出来分享——自己忙着吃红利还来不及,又不卖课,谁有空做 PPPT 讲道理啊~

Dan Shipper 这个分享非常全面、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也做 AI Transformation 咨询顾问,整理过方法论),从怎么发现机会验证机会,到如何提高效率沉淀能力,再到人机协作竞争优势。从大道理到实战落地打法都有,真的很建议收藏研究~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