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案例库 12小时前 127 阅读 0 评论

AI Agent加速SaaS智能化重构 打造企业服务新格局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在AI浪潮席卷企业服务的今天,一个根本性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叩击每一家SaaS厂商:当用户不再打开软件、不再点击按钮,而是直接与智能体对话“帮我完成一个任务”,软件的存在意义是否正在被重新定义?


正如行业所见,“Agent正在重塑软件”已经发生——它标志着一场从“功能即软件”到“目标即软件”的深层范式迁移。AI Agent并非传统SaaS的智能化插件,而是一种全新的软件存在形态:以自然语言理解用户意图,自主拆解任务、动态调用跨系统能力、自适应编排执行路径,并在闭环中持续优化结果。这彻底颠覆了SaaS时代“人适应软件”的逻辑,转向“软件理解人、代理人行动”的新范式。


01

范式迁移:Agent时代,SaaS的角色被重新定义


这一变革正被迅猛的市场动能所验证:

据Gartner预测,企业软件中整合自主型AI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不足1%跃升至2028年的33%。同时,超过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交由AI Agent自主完成。AI Agent领域预计将在2024-2030年间迎来显著增长,市场规模将从51亿美元攀升至471亿美元。

(数据来源:Gartner 《把握AI Agent (AI智能体)带来的新机遇》)


用户行为的悄然转变——从“操作界面”到“发出指令”、从“组装功能”到“交付目标”,亦在悄然瓦解传统SaaS赖以立足的“功能-界面-流程”三位一体结构。软件不再是一个个封闭的“页面堆叠体”,而被解构为可被Agent调度的原子化能力模块;产品边界开始流动,入口控制权正从应用本身向Agent编排平台转移。资本与用户的双重投票,正加速推动企业服务从“工具时代”迈向“代理时代”。


面对这场底层重构,SaaS厂商并未被动退守。Salesforce这样的综合型巨头,以及e签宝、盖雅工场等垂直领域领军者,正加速“Agent化”转型——通过构建AI插件商店、智能工作台、打造API入口,将多年沉淀的行业Know-how封装为结构化、语义化、高可靠的能力节点,主动融入智能体工作流。他们的战略清醒而务实:在Agent主导的生态中,胜负不再取决于功能多寡,而在于是否“容易被调用、值得被信任、能够被组合”。


未来的企业服务新格局,将由两类角色共同塑造:一是掌握意图理解与任务调度权的Agent平台,二是深耕垂直领域、具备标准化接口与业务深度的能力提供者。对SaaS厂商而言,“Agent化”不是技术升级的选项,而是关乎存在价值的必答题——唯有从“做应用”转向“供能力”,从“控入口”转向“入生态”,才能在智能化重构的浪潮中,由潜在的“被吞噬者”蜕变为新范式的关键共建者。


02

协同落地:Agent × SaaS的三大关键实践路径


在这一新格局中,SaaS厂商的胜负手不再取决于功能数量或界面美观,而在于是否“容易被调用、值得被信任、能够被组合”。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解决三大关键问题:如何让AI真正理解复杂的业务语义?如何实现多系统协同与复杂任务编排?又如何在调用SaaS能力时保障安全合规与成本可控?


9月25日,2025云栖大会分论坛「从功能到结果:SaaS与ISV的AI Agent破局之路」在杭州召开,论坛汇集Salesforce、易点天下、盖雅工场、e签宝、智维健行、ChatExcel、iSlide、NoDesk AI等企业代表,共同探讨SaaS与ISV如何应用AI Agent重塑产品与价值交付,抢占未来话语权的历史性机遇。


首先,让AI理解业务语义,是Agent落地的前提。通用大模型凭借强大的泛化能力为AI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而SaaS厂商在长期服务客户过程中积累的行业术语、业务流程和垂直领域数据,则为大模型在具体场景中的精准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两者的结合,正是Agent在企业服务中实现“既懂通用逻辑,又通业务细节”的核心路径。对此,Salesforce依托通义千问大模型能力,将AI深度融入CRM产品架构,走出了一条从任务执行到智能陪伴的进阶之路。


“过去我们谈产品,更多是谈功能,功能对应需求。而今天,我们关注的已不仅是功能,还有结果。AI 的加入,让功能与结果实现了真正的连接”,Salesforce大中华区首席客户总监孙玮珉表示,智能体驱动的企业,最直接的结果在于“能够接管琐碎性的事务性工作,并以稳定高效的表现,推动企业实现增长、降本、增效。”


Salesforce 在安全、权限等“立身之本”之外,将 AI 融入产品架构,并借助通义千问,完成了 AI 的三步走战略升级:

  • 第一步,AI Actions,通过CXG AI 连接器和 Prompt Builder将阿里大模型嵌入到 CRM 系统中,从而帮助完成特定的业务任务;

  • 第二步,通过 CXG RAG 技术,AI 可检索企业的非结构化数据,使回应更相关、更精准;

  • 第三步,Agentic Experiences,为员工配备全天候 AI小助手, 提供任务建议、流程指引与提醒,确保工作合规、客户数据实时更新,助力员工专注高价值工作,减少疏漏与差错。

Salesforce大中华区首席客户总监孙玮珉


不止于通用CRM,垂直领域的SaaS厂商也在以AI Agent重构专业壁垒。


iSlide聚焦PPT设计这一重复性高、创意要求强的场景,通过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技术,让用户仅输入标题、一句话描述或上传文档,即可在30秒内自动生成30页结构清晰、风格统一的演示文稿。系统不仅能分析用户目的、受众与场景,还能进行情感语境识别与组件化编辑,在保障个性化的同时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自动化,让PPT从繁琐工具转变为高效、以结果为导向的生产力利器。


智维健行推出的ADGo,则将广告行业的Know-how封装为多个协同智能体——任务智能体拆解需求,情报智能体检索市场数据,编辑与策划总监智能体生成策略,市场分析智能体验证效果——用户只需说明“卖什么”“卖给谁”,系统便能全自动完成品牌营销策划,包括需求拆解、消费者偏好分析、活动设计、海报创意等全链路执行,达到媲美顶级广告公司10人团队的策划水平。


“过去只有千万级以上的营销投入才能请到奥美,现在能以实习生的成本+百倍效率完成,”智维健行CEO居大维表示,“品牌营销从此不再高高在上。”


其次,实现多系统协同与任务编排,是Agent处理复杂业务的关键。在真实企业经验过程中,随时都涉及CRM、合同、财务、人力等多个SaaS系统联动,传统集成方式难以应对动态、非线性的业务流。


盖雅工场对此给出了解法:基于阿里云百炼与PAI打造AI中台,构建覆盖智能排班、合规预警、人力预测的Agent体系。该系统不仅能实时追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规变化,提前预警合规风险,还能结合业务预测动态优化人力配置。


在某全球头部手机品牌连锁门店的应用中,销售转化率提升10%;多个典型客户实现整体人效提升10%-20%,智能排班模块的案例数量更较去年增长六至七倍。这种“预测-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正是Agent驱动下从功能交付迈向结果交付的典型体现。


点天下首席算法科学家赵巧姣


面对出海营销中投放自动化、知识协同与创意生成等复杂挑战,易点天下以“Agent编排者”和“业务设计者”的角色,构建了一套深度贴合业务目标的智能体工作流。


围绕“模型、任务、目标”三大中心,打造了运营、商务、创意三大智能体:

  • 运营智能体贯穿投前产品分析、投中预算分配与投后优化,依托数据驱动实现媲美资深优化师的决策能力;

  • 商务助手智能体通过情报分析与增值报告,推动商业团队从关系维护转向价值创造;

  • 创意素材生产智能体则打通创意理解、脚本策划到多模态生成的全链路,将海外短剧制作周期从2天压缩至30分钟。


这一整套智能体体系的高效协同,离不开阿里云坚实的技术底座支撑。依托阿里云在多模态推理模型托管事件驱动架构数据安全合规等方面的领先能力,易点天下快速构建起智能、安全、高可用的Agentic AI基础设施。通过自研ec-core 平台与阿里云能力深度融合,三大智能体借助MCP协议实现状态同步与任务编排,在满足多国合规要求、保障AI行为可解释的同时,真正让营销从“经验驱动”迈向“智能自治”。



然而,Agent在调用SaaS API执行操作——如创建工单、发起审批、修改合同等场景,也带来了新的安全与合规挑战。权限控制、数据隔离、操作审计缺一不可。


阿里云通过API网关SLS日志服务等能力,为Agent行为提供全链路记录与追溯,确保每一次调用都可审计、可回溯、可管控。同时,在算力与成本层面,函数计算(FC)Serverless架构让SaaS厂商无需自建昂贵基础设施,即可实现高并发、低延迟的生产级部署,真正将AI能力“开箱即用”,大幅降低试错成本与落地门槛。


与此同时,阿里云基于通义大模型和阿里云百炼平台为技术底座,正在转变为SaaS厂商AI Agent化的“技术加速器”与“工程化平台”。通过通义大模型阿里云百炼平台人工智能平台PAI函数计算等产品矩阵,帮助SaaS厂商快速完成能力解耦、语义封装、智能编排与安全集成。


数据显示,百炼平台企业级Agent月均创建量近8.4万个,单月最高突破9.8万;2025年新增注册用户单月同比增速超1000%,其中不乏来自SaaS厂商的开发者。他们正将原有产品能力解耦为结构化、语义化的API服务,深度融入客户“研、产、供、销、服”等核心业务流,推动AI从单点提效迈向全流程自主决策。


圆桌对话:《AI Agent崛起,谁会赢得下一代企业服务市场?》


03

生态进化:SaaS的未来在于融入智能体协同网络


在主题为《AI Agent崛起,谁会赢得下一代企业服务市场?》的圆桌对话中,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全球伙伴业务总经理郝漪静率先抛出关键命题:传统SaaS以抽象行业最佳实践为核心,提供标准化流程,但在中国高度碎片化、场景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常显“水土不服”。在AI Agent时代,SaaS的本质差异究竟何在?企业又该如何构筑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指出,AI原生SaaS的根本变革在于从“流程驱动”转向“目标驱动”——用户不再适应软件,而是通过自然语言表达意图,由Agent自主拆解任务、调用工具、动态执行。他提出新护城河的三大支点:

  • 强化网络效应形成数据飞轮;

  • 在大模型已覆盖80%-90%通用能力的背景下,聚焦剩余10%-20%的垂直场景深度;

  • 并将迭代周期从“季度级”压缩至“天级”,实现“唯快不破”。


e签宝CEO金宏洲强调,To B 领域AI Agent的成功依赖三大基石:一是数据闭环——在真实业务中积累高质量交互数据,驱动Agent持续进化;二是深厚的领域知识——如合同签署中的行业规则与风险判断,这是抵御通用Agent吞噬的关键壁垒;三是用户规模与网络效应。他直言:“不拥抱AI的SaaS,终将被时代淘汰。”


作为AI原生创业者,ChatExcel CEO逄大嵬认为,Agent技术让企业服务从“功能交付”转向“结果交付”,真正的护城河在于聚焦垂直场景,在准确性、安全与合规上构建差异化,并通过用户自下而上的采纳形成规模化付费闭环。其不到10人的团队已服务多家世界500强客户,验证了“能被买单的结果”才是核心壁垒。NoDesk AI创始人宋健则从组织形态切入,分享其5人小团队“一天理解需求、两天上线Demo”的敏捷闭环,凸显AI时代创业门槛降低与垂直场景深耕的价值。


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AI加速器总经理娄恒从企业落地视角提出:“未来五年,大模型将逐步渗透各行各业,但并非推倒重来。原有成熟的SaaS不必全面重构,AI的价值恰恰在于弥补其在长尾场景、信息处理和人工依赖环节的短板。”他强调,传统SaaS多年积累的Corner Case库、行业最佳实践与复杂流程经验,与Agent的泛化理解能力相结合,反而能构筑更坚固的护城河。“持续加快迭代与创新,让业务场景不断获得更优支撑,是SaaS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策略。”


站在AI迈向Agentic时代的关键节点,SaaS厂商正经历一场从“功能提供者”到“智能能力节点”的深刻转型。企业服务的核心价值,不再体现于界面与流程的封装,而在于能否被AI Agent高效调用、组合与执行。对SaaS厂商而言,构建或接入Agent已非技术选配,而是决定能否嵌入下一代企业工作流的战略必选项。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主论坛的重要观点:AGI只是新起点,而开源开放的通义生态,正加速构建“AI时代的安卓系统”。未来,大模型将取代传统操作系统,成为连接用户、软件与智能体的调度中枢。对SaaS厂商而言,这既是范式颠覆,也是重构护城河的历史契机——唯有将行业Know-how转化为高可靠、可组合、易调用的智能能力,才能在AI Agent技术重构的“目标即软件”的新范式中守住入口、重构护城河。


未来的企业服务市场,将不再由功能数量定义,而由被调用的频率与深度决定。


SaaS的智能化重生,正在此刻发生。


/END/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