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7小时前 76 阅读 0 评论

套路还是真香?产品经理使用AI表格半个月的真实感受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从“AI表格是噱头”到“离不开的效率工具”,钉钉AI表格在短短半个月内完成了用户认知的跃迁。本文将从真实使用场景出发,拆解其功能设计、体验细节与职场价值,探讨AI如何在“表格”这一传统工具中重构协作方式与生产力逻辑。

作为一名每天被 “需求堆成山、沟通绕成圈” 的产品经理,我对各类 “效率工具” 向来带着三分警惕 ,毕竟见过太多 “吹得天花乱坠,用着一地鸡毛” 的软件。所以当初钉钉 AI 表格刚发布时,面对 “一张表一个系统”“一句话生成应用”“动动嘴实现需求” 的宣传,我第一反应是:又来营销套路?我倒要试试是不是真有这么神!

可实际用了半个月后,我彻底被 “打脸”:以前要花 2 小时整理的用户反馈,现在 10 分钟搞定;项目同步时再也不用反复在文档、聊天记录里翻找 “谁没接任务”“进度卡在哪”;甚至连跨部门协作的 “信息差”,都被它悄悄填平。下面就结合我真实的工作场景,把钉钉 AI 表格的 “真香细节” 说透 ,不只是产品经理,运营、行政、研发甚至中小企业老板,都能找到能用的点。

场景一:用户反馈管理,从 “混乱收集” 到 “有序闭环”

做产品的都懂,用户反馈是 “宝藏” 但也最 “磨人”。我之前遇到的糟心事儿,估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 销售在微信里发“客户想要加个批量导出功能”,运营在邮件里提“首页弹窗太打扰用户”,测试在钉钉群说“发现个支付bug”,口头反馈更是没谱,晚上加班整理时,经常漏了其中一两条,等用户追问才发现“需求没记全”
  • 有些反馈要跨3个月跟进(比如“个性化推荐算法优化”),每次都要翻旧聊天记录找当时用户具体提了什么,光溯源就要半小时
  • 确认完需求后,要先查用户手机号,再加微信、打电话沟通细节,遇到用户没及时回复,又得等第二天,效率低到想摔键盘。

直到用了钉钉 AI 表格搭建 “用户反馈管理系统”,这些痛点才彻底消失,全程不用写一行代码,3 步就能跑通 “收集 – 分析 – 跟进 – 归档” 全流程。

第一步:30 秒搭建统一反馈入口

以前建反馈表,要自己在 Excel 里设字段、调格式,发出去后还得手动把微信、邮件里的反馈复制进去。但钉钉 AI 表格的 “模板库” 直接帮我省了这步:

  • 打开钉钉工作台→点击“AI表格”→点“新建”,直接在“热门推荐”分类里选“产品用户调研”模板,里面不仅有“需求内容”“用户类型”,还自带“反馈时间”“需求紧急度”“跟进状态”这些实用字段。
  • 我还加了个小操作:把表单生成链接,贴到销售群、运营群和用户服务群里,再设置“提交后自动发通知”,不管是谁提反馈,提交后我能立马收到钉钉提醒,再也不用“定时刷各平台找反馈

第二步:AI 当 “助理”,自动分析需求

这是我觉得最 “惊艳” 的功能:钉钉 AI 表格的每个单元格,都像一个 “迷你 AI 助手”,而且官方给了100 +现成的 “AI Agent 字段模板”,不用自己琢磨怎么写提示词。我当时配置了 2个核心 AI 字段,直接把 “需求分析” 的活儿全交出去了:

  1. 反馈类型(AI打标):引用“需求内容”和“用户类型”两个字段,AI会自动给反馈贴标签,比如用户说“客服响应慢”,会标成“客户服务-响应效率”;研发提“算法推荐不准”,会标成“功能优化-算法”,不用我再手动归类;
  2. 反馈思考(AI提炼):遇到用户写的大段反馈(比如“我是做电商的,觉得现在的库存预警只能看总数,想按SKU分,而且希望快到阈值时自动发提醒”),AI会自动提炼成“电商用户需求:库存预警按SKU拆分+阈值自动提醒”,省了我逐句读的时间。更省心的是,这些AI分析结果会实时同步,比如早上9点销售提了个反馈,9点01分AI就出了标签和优先级,我打开表格就能直接安排跟进,不用等“集中分析时间”

第三步:一键联系,告别 “找联系方式” 的麻烦

以前跟进反馈,要先在表格里找用户手机号,再打开微信 / 电话联系。但钉钉 AI 表格的 “自动化工作流” 直接把这个流程打通了。

我在表格里加了个 “一键联系” 按钮,配置了触发场景:

点击按钮时,自动给用户发钉钉消息,消息内容是预设好的模板:“Hi,[用户姓名],感谢你提的【[需求内容]】的反馈~我是产品经理 XX,想和你确认下具体需求细节,方便的话请回复我哦~”, 不用每次手动打字;

跟进完反馈后,我会把 “处理结果” 填进表格(比如 “已安排研发在下个版本优化”),AI 还会自动生成 “反馈跟进日志”,包含 “跟进时间”“处理进度”“下次跟进节点”——3 个月后用户再问 “我的需求怎么样了”,我打开表格就能直接说 “已进入研发测试阶段,预计下月上线”,不用再翻旧聊天记录。

现在我整理用户反馈的时间,从以前的2 小时压缩到 10 分钟,跟进效率翻了 8倍,关键是再也没出现过 “漏反馈”“忘跟进” 的情况,用户满意度都高了不少。

场景二:项目同步,从 “扯皮甩锅” 到 “信息透明”

产品经理最怕的场景之一,就是开项目会时有人说:“这个需求你没写进文档啊”“我以为这个任务不是我负责”“进度没同步,我不知道卡在哪了”。以前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每天要花 1 小时写 “项目进度日报”,把 “谁接了什么任务”“进度到哪”“需要协调什么资源” 列清楚,发在群里还得 @每个人 , 但还是有人没看,导致任务延期。直到用钉钉 AI 表格搭了 “项目任务管理系统”,才发现 “信息同步” 可以这么简单:不仅能实时看进度,还能自动提醒 “谁的任务快逾期了”,甚至连 “资料在哪”“谁改了任务” 都有记录,彻底告别 “扯皮”。

通过钉钉AI表格建立项目任务管理系统,将任务具体分配到各个负责人,设置进度状态、仪表盘分析等功能,实现项目信息即时同步。而这些在钉钉AI表格里,同样只需要3个步骤,就能帮你把所有东西都搞定!

第一步:一句话生成完整的任务管理系统

这一次我们使用AI表格助理功能,输入一句话,让他帮我生成一个任务管理表格系统。输入如下:

搭建任务管理表格系统,支持负责人分配、优先级标记、进度状态跟踪及一键催办,提供看板、列表、甘特图多视图切换。

结果 1 分钟不到,AI 就给了我一个 “能用的系统”:

  • 核心表格:字段比我想的还全,除了“任务名称”“负责人”“优先级”“进度”,还有“截止日期”“依赖任务”(比如“首页改版”要等“设计图定稿”完成)“任务描述”“附件链接”;
  • 多视图切换:点顶部的“看板-按进度”,能看到“待开始”有3个任务、“进行中”有5个;切到“甘特-时间轴”,每个任务的时间跨度、是否重叠一目了然(比如“支付功能测试”和“订单系统联调”有2天重叠,我能提前协调资源);再切到“仪表盘”,能看到“任务逾期率0%”“高优先级任务完成率80%”,开会时直接截图发群里,不用再做PPT;
  • 预设工作流:“一键催办”按钮已经建好,甚至连“任务状态变更提醒”都设好了,比如研发把“网站首页改版”从“进行中”改成“已完成”,我和测试会立马收到钉钉通知,不用再等研发手动说。

第二步:动动嘴,就能微调细节

生成的系统不是 “死的”,如果想微调,直接跟 AI 说就行 ,不用再手动加字段、改视图,省了很多 “技术活”。比如我刚开始用的时候,觉得 “进度分组” 不够细,就跟 AI 说:“对进度状态进行分组,增加负责人视图”

  • 新的“按进度分组”看板里,能清楚看到“待开始”有1个任务、“进行中”有3个,再也不用在一堆任务里翻找具体阶段;
  • “按责任人分组”视图里,林同学有3个任务、萧同学有2个,哪个负责人任务多、哪个负责人空闲,一眼就能看出来,方便协调资源。

第三步:一个单元格 = 一篇文档,资料不遗漏

项目管理里还有个大痛点:资料过于分散,任务文档存在云盘、设计图在 Figma、沟通记录在钉钉群,要找某个任务的 “为什么改需求”,得翻好几个地方。但钉钉 AI 表格的 “单元格文档” 和 “数据联动” 直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 一个单元格存所有资料:点“任务名称”列的某个单元格(比如“网站首页改版”),能直接在里面写文档、贴链接、传图片,我会把“需求文档要点”“设计图链接”“和运营沟通的修改记录”都存在里面,研发点开单元格就能看全,不用再问“资料在哪”;
  • 数据联动,不用手动复制:我把“用户反馈表”和“项目任务表”做了联动,当“用户反馈表”里有“高优先级反馈”(比如“支付bug”),AI会自动在“项目任务表”里生成一条新任务,负责人默认填“研发组长”,优先级标“高”,截止日期设为“3天内”;
  • 修改留痕,不怕“谁改了数据”:表格有“操作日志”,谁改了“负责人”、谁改了“截止日期”、改之前是什么样,都能查到,上次有个任务的截止日期被误改,我通过日志找到了修改人,5分钟就改回来了,不用再“查是谁动了手脚”。

小结:AI 表格的真正价值 —— 让每个人都能当‘工具搭建者’

其实刚开始用钉钉 AI 表格时,我觉得它 “功能强”;但用久了才明白,它真正厉害的不是 “能做多少事”,而是 “怎么让事更简单”:

  • 以前要程序员才能搭的“反馈系统”“项目管理工具”,现在产品经理用口语就能配置;
  • 以前要花几小时整理的数据、跟进的需求,现在靠AI和自动化就能省下来,人不用再做“重复劳动”,能把时间花在“想清楚需求为什么做”“怎么让用户更满意”这些更核心的事上。

我现在甚至在想,未来会不会有更多人用 AI 表格搭 “个人工具”,比如自由职业者用它做 “客户管理表”,老师用它做 “学生成绩跟踪表”,宝妈用它做 “家庭开支管理表”。毕竟,好的工具从来不是 “让你变得更累”,而是 “让复杂的事变简单,让你有更多时间做喜欢的事”。

如果你也被 “数据乱、沟通累、效率低” 困扰,不妨试试钉钉 AI 表格, 不用怕学不会,就从 “一句话生成一个小工具” 开始,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从“质疑” 变成 “离不开”

本文由 @不二A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