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5小时前 153 阅读 0 评论

AI如何将旅游业推向“价值奇点”?比利信息从“西湖+”实践开始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过去十年,旅游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行前”环节——攻略、预订、比价、短视频种草。但随着生成式AI与多模态技术的兴起,“规划”早已不再是行业瓶颈。

“真正尚待破局的,是旅途中那些碎片化、即时发生的体验瞬间。”北京比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利信息”)创始人兼CEO王洋告诉36氪,相比流量入口的竞争,行业更需要探索“旅途中”的价值再分配——在游客真正处于目的地的那一刻,AI能否理解场景、识别意图、并推动消费?

近期,多场成都的招商引资活动在北京举办。王洋谈到,“我对成都最大的印象是它蓬勃的数字经济活力。成都有很多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汇聚了活跃的大模型产业生态,结合四川丰富的文旅资源,为智慧文旅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实现场景。”

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角色正在发生两方面的转变:一是从辅助决策工具,向能够主动识别场景、触发体验的智能运营体转变;二是从支撑运营效率,走向驱动商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基于这样的观点,比利信息的旅游推荐式智能体“泡泡爱旅行”项目当前正处于业务拓展期,2024年已落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该项目聚焦景区运营、用户体验与商业变现三者的整合,试图构建一个“实时响应式”的智能生态,为“AI+文旅”的落地提供可被检验的实践样本。

从北京到杭州,比利信息正在寻找下一个落脚点,成都是首选之一。

决策办法:从“行前规划”到“行中智能”

传统旅游科技大多聚焦出发前环节,“去哪”“玩什么”“怎么订”是重点。

比利信息的AI旅行智能体项目将AI能力定位在“旅程中”——即游客实地游览时。系统基于实时位置、气候变化及兴趣偏好,结合“地图+相机”多模态输入,生成即时推荐。

高温天气,系统推送冷饮券;乘船游览湖面,语音导览卡自动激活;当游客靠近热门拍摄点,则提示“最佳机位”并提供一键拍同款服务。通过这种“情境感知+权益触发”机制,AI具备了“即时理解旅程环境”的能力——它不只是解答“去哪”,而是提供“此刻的更优选择”。

更深一步的是,项目在真实空间中搭建了“可感知流量网络”:在西湖片区278艘摇橹船、餐厅等高频觅景点均设置二维码入口。游客的行为数据在系统中被实时识别、分析、再分发——热门场景成为流量入口,冷门景点通过AI推荐获得二次曝光。

运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部分低热度景区游客流量与门票收入出现了显著提升,例如万松书院门票收入增长率达40.9%。这种数据变化说明AI不仅改变了游客路径,更在重构景区的流量分布与商业结构。

模式创新:从“单一门票”到“体验融合”

“门票”不再仅是进入凭证,而被重新定义为“体验入口”。

比利信息的AI旅行智能体项目针对年轻游客群体,基于对景区文化与游客行为的长期观察,策划了“汉服写真+门票”等组合产品。通过将文化体验、拍摄服务与门票打包,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也为景区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量。

这种产品设计以AI洞察为基础、以场景策划为驱动,系统分析用户偏好与购买路径,为供给端提供优化反馈。对于景区而言,这意味着以更低的运营成本触发更高的转化效率。王洋这样描述:“AI 开始在‘商品供给’逻辑中扮演角色,而不仅是在‘推荐’层面。”

商业模式:从“辅助工具”到“价值共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文旅项目商业关系的重塑。比利信息观察到,文旅行业长期以来的技术合作多是“系统交付”模式:供应商交付软件,景区自行使用。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是“交付断层”——系统上线后缺乏持续迭代与运营能力,技术方不对增长结果负责,景区又缺少数据和人力去优化,结果便是“有系统无增长”。

AI的引入,为“系统交付”模式提供了重构空间。

据介绍,在比利信息与西湖的AI旅行智能体落地合作中,双方尝试采用RaaS(Result as a Service,结果即服务)模式:AI系统以提升销售额为目标,与景区按结果分成。这意味着技术方从“系统交付者”变为“经营共创者”,AI系统也从后台工具升级为承担经营责任的“智能伙伴”。这种模式让景区与技术公司在同一条增长曲线上绑定利益,实现了从“卖软件”到“共经营”的逻辑转变。

RaaS模式推动了整个行业的价值链再分配,它让技术方必须深入理解文旅场景的经营规律,而景区方也开始用数据化手段衡量AI带来的增长效果。比利信息认为,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可能会成为AI时代文旅数字化的主流趋势。

行业启示:从“静态展示”到“智能运营”

从“智慧景区”到“智能增长”,文旅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重塑。AI带来的不仅是体验升级,更是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它让“内容、流量、供给”形成实时循环,让景区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经营。

未来,AI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在算法模型本身,而在其“理解人”的能力——能否基于行为数据重构供给体系,能否在现场实时生成运营动作,能否把数据变成增长结果。对于景区而言,这意味着从“资源驱动”向“数据驱动”的结构性转型;对于技术方而言,商业价值也从“技术交付”转向“经营协同”。

AI正在让文旅行业进入一个“实证阶段”。AI在文旅行业的价值,正在从概念验证走向经营验证。它不再只是技术叙事的一部分,而是在真实场景中重塑空间、体验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让运营具备了实时性,也让增长具备了可验证性。

自2015年创立以来,比利信息历经酒店电视系统服务、旅游新媒体平台、AI智能体生态构建三个阶段,逐步完成了从内容传播到智能运营的演进。2023年,比利信息完成了2.1亿元A轮融资,进一步夯实了AI与文旅融合的技术与商业基础

王洋表示:“AI正在让旅游行业的增长逻辑发生根本变化。我们希望让每一位游客在旅途中被AI理解,也让每一个目的地因为AI而更有增长力。”接下来,比利信息将以“西湖AI项目”为样板,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智能体服务拓展至成都、无锡、三亚等核心目的地,并持续深化“RaaS(Result as a Service)”模式,让AI成为推动文旅行业实现可持续营收与结构性增长的核心引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四川”,作者:36氪四川,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