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小时前 184 阅读 0 评论

Sora的“阳谋”:用分钱模式,破解AI版权的死结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9月30日,OpenAI发布其迄今最强大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 2.0,惊艳效果震撼科技圈,上线不到五天下载就破了百万,比ChatGPT当年没限制时速度还快。但是,它也迅速点燃了积怨已久的AI版权危机。

网络上一度涌现大量用户利用Sora生成知名IP(如皮卡丘、马里奥)的AI同人视频,相关视频内容获得了广泛传播及使用。

好莱坞三大经纪公司联手反击Sora,统一撤出客户资源并要求建立授权分成机制;迪士尼等巨头与行业协会同步施压,要求OpenAI承担侵权责任。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Sora最初采用的“选择退出”(Opt-out)机制。该机制默认允许生成受版权保护的内容,除非版权方主动要求下架。这一政策将维权责任完全推给了版权方,被指可能引发系统性侵权。

风口浪尖之上,10月4日,OpenAI一改“选择退出”(Opt-out)模式,由其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宣布了一项关键的战略转向:Sora将采用“主动同意”(Opt-in)的新政策,未来将引入IP分成的收益机制,与授权使用其角色的版权方共享平台收益的商业模式。这一举动,无异于在AI公司与版权巨头之间紧张对峙的棋局中,下出了一步出人意料的新棋。

它标志着行业头部玩家开始尝试将矛盾从法庭交锋转向商业合作,试图为AI版权这一房间里的大象寻找一条生态共建的新出路。但是,这个新的模式,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备受争议的AI视频版权争议吗?

本文将从知识产权律师的角度,对Sora版权分成新政进行法律拆解,探寻其背后的利益分配格局。

图:AI生成的皮卡丘、马里奥形象

Sora 2背后的法律困境

要理解Sora新政的意义,必须先厘清当前AI公司面临的法律困境。

Sora版权风波的背后,是生成式AI自诞生以来便悬而未决的核心法律问题:未经授权,使用海量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训练商业化AI模型,是否构成版权侵权?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拆解为“输入端”的训练数据合法性问题及“输出端”的生成相似性内容的侵权风险。

首先,关于“输入端”的训练数据的原罪。AI模型的强大能力建立在对海量数据的学习之上,而这些数据中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大量受版权保护的图片、视频和文字。AI公司普遍主张其抓取和使用这些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属于合理使用(Fair Use),但这一抗辩在司法实践中面临极大挑战。

近年来,各大版权方已发起多轮诉讼,从图片库Getty Images起诉Stable Diffusion,到好莱坞六大制片厂联合起诉Midjourney,再到华纳兄弟就AI生成的超人形象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其焦点均指向未经授权使用版权内容进行模型训练的行为,截至目前,各方都还在等待法院对合理使用原则在AI时代的适用做出权威判决。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已开始寻求诉讼外的解决方案。

不久前,在多位作者对Anthropic提起的集体诉讼案件中,AI模型Claude所属Anthropic公司同意支付高达15亿美元与作者及出版方达成和解告终,也侧面反映出AI公司在训练数据这一根本问题上,仍缺乏坚实的法律立足点。

其次,是“输出端”的生成内容的侵权风险。即便跨过了训练数据的门槛,AI生成的具体内容也可能构成对现有作品的侵权。Sora 2初期能够生成高度逼真的皮卡丘或炭治郎(漫画《鬼灭之刃》主角)视频,这极易被认定为未经授权复制了角色形象,或创作了侵权的衍生作品,属于典型的著作权侵权行为。

图:使用Sora2生成的火影忍者、海贼王、鬼灭之刃

例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在2024年就认定某 AI 平台因允许用户上传奥特曼图片训练 LoRA 模型并生成相似侵权内容构成帮助侵权,广州互联网法院在2024年则判定另一AI平台AI绘画功能可稳定生成与奥特曼形象实质性相似的图片,构成直接侵权。

Opt-out政策将识别和移除侵权内容的责任推给了版权方。这种做法在法律上相当被动,一旦版权巨头(如任天堂、迪士尼等)发起诉讼,平台方将承担巨大的法律和赔偿风险。

因此,Sora 2的Opt-out政策,使其同时暴露于上述两种法律风险之中。OpenAI的迅速转向,与其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如说是出于规避法律风险的现实考量。面对成千上万用户生成的《宝可梦》或《鬼灭之刃》等二创视频,继续实行宽松政策无异于默许甚至鼓励侵权,这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是难以为继的。

图:使用Sora 2生成的Sam Altman为主角的视频截图

Sora 2版权分成模式及利弊

面对法律上的不确定性与商业上的巨大压力,OpenAI没有选择在法庭上进行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而是打出了一张精明的商业牌:Sora的新方案的核心是从堵到疏,试图将版权方从诉讼对手变为合作伙伴。

该方案大致为:将用户生成内容定义为互动式同人创作;承诺为版权方提供更精细化的IP控制权,版权方可以自主决定其角色是否、以及如何被Sora使用(例如,可以生成日常场景,但禁止暴力内容),甚至可以完全禁止某些核心IP;提出IP分成收益机制,允许用户使用其角色的版权方,可以从平台的相关收入中获得分成。

该政策能够为版权方创造全新的增量收入,也可以协助版权方进行IP宣传及价值挖掘。

OpenAI描绘的IP分成蓝图,类似于YouTube的版权收益共享模式,前景十分诱人。设想创作者制作一段“悟空大战钢铁侠”的视频,平台能自动识别IP归属,并将产生的收益按比例分配给相应的版权方。这将极大激发二次创作的热情,也为版权方开辟了新的变现渠道,形成多方共赢。然而,这一商业模型的设计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风险:

1、商业模式尚不明确。OpenAI承认,具体的分成模式仍需反复试验才能确定。如何与全球成千上万的IP持有者协商授权,如何为不同的IP设计公平合理的定价体系,分成比例、计费方式、透明度如何保证,都将是未来谈判的焦点和难点。如果采取逐一授权谈判模式,可能更有利于拥有强大议价能力的头部IP巨头。广大中小型创作者的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障,仍是一个未知数。

2、技术实现的复杂性。AI生成过程具有一定的黑箱特性。如何精确、透明地追踪和识别生成内容中的每一个版权元素(角色、场景、音乐等),并进行准确的价值归因与收益分配,是一项艰巨的技术挑战。YouTube的Content ID系统花费了十余年时间才逐步完善,Sora要构建类似的版权识别模块只会更加复杂。在版权方明确要求移除相关IP角色时,如果Sora未能尽到管理义务,可能依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3、治标不治本。Sora的IP分成机制主要解决了输出端的侵权问题,对于“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据进行初始模型训练是否合法”这一根本性的法律问题,仍未给出直接答案。这才是行业面临的核心症结,即如何处理训练数据的原罪。当前,立法者及学者仍在探讨集体许可模式、市场化交易模型、立法豁免模式等多种方案,仍未达成有效意见。因此,目前Sora方案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层面的绕道,从决策上非常理性和务实,但一旦未来出现不利的立法规定或司法判例,整个商业模式的合规性根基仍将动摇。

AI版权争议的本质与未来

从迪士尼、华纳兄弟等IP巨头的四处起诉,到Sora的版权分成政策,AI版权争议的本质,与其说是法律对错之争,不如说是一场由技术变革引发的利益分配问题。

生成式AI利用既有的人类知识成果创造出新的巨大价值,而争议的核心在于:这块新蛋糕,应该由谁来切,又该如何分配?

Sora的方案之所以具有借鉴意义,它回归问题的本质及知识产权的初衷,通过激励创作者获利,来鼓励更多创意IP内容诞生。这种从一次性授权到按使用量分成的思路,或许更适应AI时代内容生成边际成本低、用户需求个性化的特点。

然而,要让这套体系真正运转起来,除了完善上述商业模式和技术监管的细节外,还需要解决数据来源合法性、价值评估标准化、法律框架更新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为AI训练、生成和使用等环节提供更清晰、可预测的指引。

综上所述,OpenAI为Sora设计的这套新版权规则,虽非解决所有问题的“银弹”,但这预示着AI行业将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付费许可阶段。它启示我们,面对技术带来的颠覆性挑战,能解决问题的,或许不只是更严苛的法条,更是能让多方共赢的、更巧妙的制度设计。这或许才是AI浪潮中,我们最应关注的Next Level的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作者:李昀锴,编辑:郭晓静,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