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两天搞定120张教学卡牌,AI让创意教学不再复杂
内容创作,内容创作策略,内容创作生产 图文教程

案例|两天搞定120张教学卡牌,AI让创意教学不再复杂

作者头像 AI中国 4小时前 188 阅读
4.8 (1280评分)
15,328人已学习

划重点

 AI的价值不在替代人,而在让我们专注创造性和判断性工作。


设计120张卡牌,花了2天时间

当得到AI学习圈的同学姚一江老师跟我分享这两个数字时,我有点意外,这效率也太高了。因为这120张卡牌的背后,可是一套完整的全球贸易演化模拟游戏的全部内容,包括剧情设计、角色设定、逻辑搭建、插图制作,甚至是配音合成。

要知道很多看似简单的需求背后,是非常复杂的项目流程照传统方式,光是构思一个完整的教学类桌游剧本就要好几天,并且需要一个小团队,更别提后续的卡牌设计和多媒体制作了。整套流程走下来,大部分都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时间。

但今天介绍的姚一江老师,他用AI做搭档,在两天内完成了这件事。这套游戏解决了一个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头疼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不只是“听懂故事”,而是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

姚一江老师是小玩童创客的创始人,当我看到他分享的这个案例时,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不只是效率的提升,更可能代表了教学方式的一种新探索

不过,我也很好奇:这种方法普通老师能复制吗?复制的成本和门槛有多高?

所以今天想和你详细拆解一下,姚老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这背后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01 小微学校的大难题

先和你介绍下,小玩童创客是杭州的一所小微创新学校,专注项目式学习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他们有个很明确的理念:让孩子在“玩中激发创造力”,同时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但现实很骨感:这个不到10个老师的小团队,负责服务全校约200名学生的课后兴趣学习,师资压力还是很大的。姚老师告诉我,每个老师都要负责多个年级、多门课程,想要为每个复杂议题都设计创新教学,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中美贸易摩擦这样的国际议题,这类话题对中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孩子们接触到的往往是新闻里的几个关键词,或者老师的解释。他们能听懂表面的故事,比如知道有贸易战这回事,知道关税会影响商品价格,但很难把握背后的逻辑,更别提站在不同国家的角度去思考博弈过程。

结果就是,课堂上的理解停留在了“知道有这回事”,而不是“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过去姚老师他们主要依赖传统方式:老师讲授、播放纪录片、小组讨论。这些方法能传递信息,但学生更多是在“听”,而不是在“思考”。

他们也尝试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但整个剧情设计、卡牌制作、逻辑搭建都需要手工完成。姚老师跟我算了笔账:光编写一个完整剧本就要2-3天,卡牌设计制作至少一周,再加上测试调整,一套完整的教学活动至少需要半个月。更要命的是,一套活动往往只能用于特定话题,遇到新议题又得从零开始。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想创新但成本太高,最终还是回到传统讲授模式

对小玩童这样的小微学校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有限的师资根本承担不起反复试错的成本。当然,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国际议题的教学中,任何涉及多方博弈、长期演化的复杂内容都面临同样的挑战。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办法既保证教学创新的效果,又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呢?

AI的出现,让这个难题有了新的可能性。

02 AI共创三步法

姚老师的突破口很有意思:他没有把AI当成一个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了真正的“共同创作者”

他的核心思路很简单,用AI和他们一起搭建一款卡牌模拟游戏,让学生能够化身不同国家代表,从大航海时代一直推演到人工智能时代,在一场场决策和对抗中体验全球贸易的演化。

听起来很宏大,但具体怎么做呢?我来详细拆解一下他们的操作过程。说实话,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也踩了不少坑。

第一步:内容生成

这个环节,AI真的像一个“剧本搭档”。

姚老师先让GPT模型梳理完整的历史事件时间线,从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再到现代的全球化进程和AI时代的到来。这不是简单的时间轴罗列,而是要找出每个阶段的关键转折点、核心矛盾和博弈逻辑

但这里就遇到第一个坑:AI生成的历史内容有时会出现细节错误,或者过于理想化比如说,AI可能会把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搞错,或者把复杂的政治博弈简化成非黑即白的选择。

姚老师告诉我,他们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双重验证机制:AI负责快速生成框架和素材,老师团队负责历史准确性核查和逻辑合理性调整。这样既保持了AI的高效率,又确保了内容质量。

更有意思的是AI还会生成角色对白、逻辑分支,甚至插图提示和配音建议比如学生扮演15世纪末的西班牙王室,面临哥伦布提出的西航计划时,AI生成的对白让学生真切感受决策者的纠结——支持这个计划风险巨大,但如果成功,可能获得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这让抽象的历史逻辑变得具体可感。

第二步:游戏系统设计

这是整个项目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在AI的辅助下,他们把全球贸易的演化切分为了六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和胜利条件。我把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截图放在下方了,你可以看看。

接下来,更巧妙的是卡牌系统的设计。他们围绕资源禀赋、制度差异、博弈行为等几个维度,设计出了三类卡牌:

  • 环境卡表示一个时期的大背景,如殖民扩张、冷战、全球化初期等。环境卡会有一定的限制规则,比如“冷战”环境下,就无法进行某类自由贸易。
  • 事件卡代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会改变游戏局势。比如,新航路开辟、广场协议等等。
  • 行动卡:代表国家可以采取的具体策略。比如,外交联盟、技术投资、军事扩张、贸易协定等等。

这套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真正的“国家命运模拟器”生根据国家特点在不同阶段做战略选择,然后看到选择如何影响后续发展。一个拿着19世纪日本卡牌的学生,可以选择闭关锁国或明治维新,不同选择带来不同发展路径,也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这种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路径依赖”和“制度选择”的重要性

第三步:多媒体制作

这个环节展现了AI工具的强大整合能力,但也是踩坑最多的地方。

过去制作教学素材,最头疼的就是视觉设计。老师们往往不是专业设计师,很难做出既美观又统一的视觉效果。但AI绘图工具完全改变了这个局面。

不过,姚老师他们一开始也吃了不少亏。最初生成的插图风格五花八门,有的像卡通画,有的像油画,完全没有统一感。后来他们总结出方法在提示词里设定清晰风格规范,固定色调与元素描述

比如:国家卡采用“16世纪欧洲地图风格,暖色调,手绘质感”,事件卡采用“历史插画风格,冷暖对比,戏剧化构图”。我把卡牌也放到了下方,你可以看一下。

还有个小细节,他们发现AI生成的人物形象有时会出现“六个手指”或者“奇怪的面部表情”这样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多生成几个版本,然后挑选质量最好的,或者用AI修图工具进行二次调整。

配音同样如此。AI语音合成不仅快速生成,还能调节语调情感,让每个角色都有独特声音特色。剪映等AI视频工具则让普通老师也能轻松完成专业级教学视频制作。

整个流程下来,过去需要几周的工作,现在借助AI的能力,仅仅两天内,就能完成120张卡牌的设计制作对小玩童这样师资紧张的小微学校来说,这种效率提升简直是救命稻草。原本一个老师几周才能搞定的创新教学设计,现在两天就能复制到多个复杂议题上。

03 从“听故事”到“做决策”

那么,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呢?说实话,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姚老师告诉我,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学生的参与度过去讲中美贸易摩擦,学生们往往是被动接受,偶尔有几个问题也比较表面。但用了这套卡牌游戏后,整个课堂氛围完全不一样了。

学生们不再只是听故事,而是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做选择、推演结果。那种代入感让他们全程高度投入,课堂讨论也比以往热烈许多。有人会为了资源分配争论,有人会因为战略选择而反思,这种沉浸式的参与,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国际贸易背后的逻辑。

更让姚老师意外的是讨论深度的变化以前学生问“为什么美国要对中国加关税”,现在问“如果我是美国,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才能既保护利益又维护全球贸易秩序”。

从“为什么会这样”到“如果是我会怎么做”,这正是向着深度学习又迈出了一步我做产品这么多年,深知用户从“知道”到“理解”再到“会用”的跨越有多难,而姚老师用这套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这个跨越。

04 可复制的AI共创经验

听完姚老师的分享,验证了我一直思考的观点:AI的价值不在替代人,而在突破资源和时间限制,让我们专注创造性和判断性工作

在姚老师的案例中,AI承担机械重复的工作,比如资料整理、框架搭建、素材生成、配音制作;老师专注更有价值的部分,比如教学逻辑设计、内容把关、体验优化这种分工既高效又高质,关键是可复制

那么,其他教育工作者想要复制这套方法,需要注意什么呢?基于姚老师的实践,我总结出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明确分工边界AI擅长快速生成、批量制作、风格统一,但不擅长价值判断、逻辑验证、细节把控。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让AI做“苦力活”,人做“脑力活”。

第二,建立质量把关机制AI生成的内容必须经过人工审核,特别是涉及历史事实、逻辑推理的部分。姚老师他们的双重验证机制值得借鉴,AI快速产出,人工精准把关。

第三,掌握提示词技巧这是决定AI输出质量的关键。要学会给AI设定明确的约束条件,比如生图时要求风格统一等,这样生成的内容才更符合实际需求。

姚老师他们也在试着把这套方法推广到别的课程设计中,后续有进展我会再来分享。

最后,如果你也在工作中用AI解决过实际问题,或者你的公司正在思考AI落地的问题,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分享你的实践心得。只要拿到过结果,我们就会约你的时间做更深入的交流,让更多人认识你。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福利领取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这篇文章是我在得到AI学习圈里的日更内容。除了每天更新的AI专栏外,AI学习圈里还有不同行业的AI落地案例手册,和不同主题的实操课程,希望带你上手、用好AI。扫码添加AI学习圈官方小助手,就可以领取一张AI学习圈体验卡。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推荐阅读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国务院重磅AI新政发布,未来10年最大机会在哪里?

<svg style="float: left;width: 0px;vertical-align: top;pointer-events: initial;" viewbox="0 0 1 1"></svg>

GPT-5发布,普通人必看的8件事

<svg style="float: left;width: 0px;vertical-align: top;pointer-events: initial;" viewbox="0 0 1 1"></svg>

从“缸中之脑”到“OK Computer”:实测Kimi最新的超级智能体

<svg style="float: left;width: 0px;vertical-align: top;pointer-events: initial;" viewbox="0 0 1 1"></svg>

从抽检到全检:一颗小钢球背后的AI质检革命

<svg style="float: left;width: 0px;vertical-align: top;pointer-events: initial;" viewbox="0 0 1 1"></svg>

Get笔记上线“智能拍书”三大功能,破解阅读笔记难题

<svg style="float: left;width: 0px;vertical-align: top;pointer-events: initial;"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设置星标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svg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viewbox="0 0 1 1"></svg>



👆👆tips:亲爱的读者朋友,由于微信的推送规则,即使你关注了我,可能也常常收不到推送,记得点击“快刀青衣”名片,设为星标🌟,每次文章更新,都会自动推送。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得到AI学习圈】

教程评分

4.8 (1280 人评分)

学习讨论 (42)

用户头像

初学者

2天前

非常棒的教程!

作者头像

AI导师李明 作者

1天前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