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洞察 6小时前 155 阅读 0 评论

一文讲透如何在企业内部做AI应用变革

作者头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企业推动AI落地,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组织变革的系统工程。本文将带你厘清路径,避坑提效,实现真正的AI应用转型。通过真实案例与方法论解析,帮助管理者与产品人构建可持续的AI能力体系。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中指出人工智能未来将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这意味着AI将对未来社会、企业以及每个人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其中尤其提到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将人工智能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中,实现产业改造升级,所以当下企业如何在内部实现AI应用变革升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一、企业内部AI应用变革整体思路

三大标准步骤+一个关键意识+一个关键动作

二、企业内部AI变革常见问题与解答

1、专业认知心态“陷阱”

这里的专业认知陷阱,并不是只是说业务侧对AI效果的认知,同时也包括AI产品经理&解决方案同学的认知,具体内容如下:

1)首先AI产品经理&解决方案同学要避免专业认知心态陷阱,具体表现在会认为现在AI这么火,大家应该都基本用过AI,掌握一定技能的吧,很多事情推进起来应该很简单自然。如果有这样认知心态,你常常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的,需要“放空”自己对业务一线对于AI了解和掌握的期望,最好是完全不抱有前置判断,先去沟通了解和实际感受,再做判断,一点点帮助大家掌握相关能力和知识;

2)其次是业务同学对AI会有专业认知陷阱,体现在认为AI生成的内容不是100分水平,我就不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在和业务协同过程中,就要和业务同学共识AI的产出内容,做不到100%精准,但是可以稳定产出70分、80分水平的内容,比如营销文案、营销图片、AI客服应答等。70分、80分的生成内容也是可以应用的,并不是每个场景都需达到100分水平,因为真人也常常做不到100分水平。

2、你是来“干掉”我的,我为什么要使用AI?

去推进业务一线同学应用AI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都是“防守”姿态,怕AI取代自己,因此会问为什么要使用AI,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经验是找到和业务的共同价值,不要直接讲人效提升,和业务形成统一战线,并帮助业务成功。

3、怎样测算AI应用价值?

在企业内部推进AI应用,组织层面肯定会有价值考核,结合自己的实践以及内外部交流,3个纬度即可全面总结:

  • 提升效率:提升业务人员的作业效率,例如客服岗位的人均接待客户量;平面设计人员的人均可承接产品包装数量,或者用作业人员*作业精力*AI提效程度计算;
  • 节省成本:分为存量节省和增量节省,存量节省是指,因为使用了AI,具体节省的成本,即已申请但未花出,增量节省是指,因为业务量的增大,原本需要申请增加预算,但是因为有了AI,没有增加预算;
  • 助力营收:例如AI数据分析、AI计划预测、AI市场洞察这些场景,对营收增长有正向帮助。这类场景往往很难测算具体带来多少营收增长,因此建议定性统计,业务侧签字认可即可。

4、要不要建企业专属模型?

很多企业在做AI应用推进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花大价钱,大成本构建训练企业模型,结果经常发现,AI通用模型一更新,之前的投入完全“白费了”,那么到底要不要建立企业专属模型呢?我的看法是:

1)和企业规模有关,如果是中小企业,人员不多,数据不多,基建不好,最好不要建专属模型;

2)那么是否意味着大型企业就要建专属模型呢,也不是的。大型企业建专属模型,需要分析好建专门模型的目的。如果基于企业的特有数据,训练专属模型,可以为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带来一定的竞争壁垒,那么就可以考虑;

3)除了第2种情况之外,建议企业不用特意做专属模型,应用快速应用外部成熟的,效果好的AI工具和模型,一方面更新速度快,一方面相关企业有专业资源投入,会比企业内部搭建的AI团队整体要强。

5、AI应用可不可以一直领先竞品企业?

在战略层或者执行层,往往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企业的AI应用可不可以一直领先竞品企业?”。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

1)首先是可以做到领先竞品企业,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

  • 第1个层面是AI应用的意识领先,如果企业对于AI应用的意识更早,那么在意识上就保持了领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 第2个层面是AI应用的时间领先,越早应用AI的企业,越能在经营效率、营收上感受到AI带来的效果,享受持续领先的短时间”时间红利“;
  • 第3个层面是AI应用的数据领先,如果企业内部有垂直场景的高质量数据,那么这部分将是持续领先最重要的部分。

2)其次是,如何做到尽量不被赶超

  • 持续关注,快速学习最新的AI能力和技术,大模型时代,AI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关注和应用最新的AI技术和工具,那么就可能落后
  • 要从点式AI应用,推广沉淀成为价值链线上或者整个公司面上的AI应用,形成组织和规模效应

6、为什么有的场景AI应用推进那么慢?

有些场景,AI工具比较现成直接,应用起来成效比较快,但是也要很多场景,尤其是要与企业的流程、系统和数据联动的场景,一定要具备持续运营,打长久战的心态。一方面,AI要作为数字化的驱动器,去驱动数据沉淀和系统建设,另一面,有的场景如果技术发展还没有达到,可以暂时搁置,不要死磕,AI技术突破日新月异,很多场景也许在AI的下一次突破中就解决了。

三、结语

未来或者说就在当下,AI对企业的经营生产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影响不仅局限在效率提升上,而且会对企业的员工能力、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带来改变,因此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企业AI应用变革对于过去的企业以及未来的企业,都是需要从战略层面思考的问题。

要成功落地AI应用战略,产品经理和解决方案同学需要知道AI和过去传统IT信息化的区别,懂得AI的能力特性,以【开放】、【持续学习】和【与业务做朋友】的心态持续推进AI应用。

期望自己在企业推进AI应用落地的经验,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8/content_7037862.htm

本文由 @十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