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看似更高级的工具,反而不如简单的表格好用?本篇文章将从使用习惯、协作逻辑、系统设计等多个维度,拆解“系统替代失败”的根本原因,帮助你在工具升级的路上少踩坑、少走弯路。

在数字化过程中,作为产品经理肯定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去将业务使用的在线表格固化到系统上,等到上线之后业务却觉得不好用,导致难以使用不起来。在这一篇里,我谈谈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业务人员认为在线表格比系统好
表现层面
操作变多了。
可能因为业务/数据更加规范了。例如:原来业务比较粗放,使用在线表管理产品库存信息,主要是写产品名称以及对应的数量。但是到了上系统之后,产品需要规范地创建SKU、套餐,整体的操作变得多了。
涉及到自己的个人竞争力,有危机感,不希望把业务逻辑固化到系统上。
例如:技术人员不希望把输出结果的逻辑固化到系统上,这会让机器取代其地位。
没有做好培训。不认可最新的策略,可能增加了工作量或者是增加了岗位危机感。
例如:突然的自上而下的变动,业务人员感到不理解,此时会比较抵触。
没有对流程进一步优化,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效率。
例如:直接搬到系统上,可能只是对管理层有作用,降低了一线人员的效率。
业务人员没有说实话。
例如:太忙了暂时没有时间,等到拖延到一定的地步时,他会说系统这里不行那里不行。
认知成本提升,需要理解最新的系统。移动场景下的体验断层。
例如:没有了移动端。
本质归纳
- 功能不能满足需求。
- 成本上升:认知成本/操作成本上升。
- 培训未到位。
- 个人竞争力与危机感。
上系统的优点
必须得承认上系统有很多的优点,无休止的优先级就是简单的证明。如果开发资源无限地及时满足,那么大多数的在线表格都会被及时地转化为系统功能。
复杂规则的自动化执行
例如根据规则生成某个结果,让人来操作会很头痛。
协同流程管控
对于表格而言:需要依靠人记得去处理或者人去推动别人去处理,都是比较消耗人力的动作,且依赖人力推动易延误。
对于系统而言:超时自动办理或者短信/邮件催办,雇了一个机器人去推动业务流程跑下去,实现合同审批、订单状态更新等流程的自动化流转。如果你只是将线下流程固化到线上,没有做任何的流程优化那也糟糕,你就是一个原型仔,技术了解业务流程之后一样可以完成这个固化。
风险控制
数据篡改:在线表格的数据篡改之后涉及到同步问题,此时通常都是需要人去社交软件上同步,通常容易出现信息通知不到位问题,此时可能会出现同事之间的纠纷,互相甩锅。
合规:表格上是靠共识,输入的数据可能是没有那么结构化的,可能不按要求输入。而系统上的数据是100%强制校验。
完整记录数据变更历史:没办法甩锅或者推卸责任。
客户隐私
表格上能看到客户的手机号码/地址信息,但是系统上可以做到看不到。
数据安全
能够对数据做权限控制,不会将所有数据暴露给所有人。
能够精准控制谁能导出数据等权限,导出有记录。
打破数据孤岛
减少系统与在线表格的割裂情况,完成数据的关联。例如:在业务粗放发展的时候,订单的发货是在在线表完成,但是订单是在系统上录入。此时订单与发货之间割裂,销售不能很好地知道哪个订单发货了,哪个订单没有发。
数据沉淀
将结构化的数据存储到系统上,便于之后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表格的优点
- 可以快速构建业务模型,打磨业务流程。等到业务模型比较成熟时再固化到系统上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
- 对于一些非常灵活的场景可以灵活地在表格上处理,不会指数级别地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例如:毒上面是没有换货这个操作的,它的操作就是让用户直接退货,然后再次下单,这样一来换货会变得非常简单。同理,我们系统上不会所有场景都覆盖,没有覆盖的情况,可以使用在线表格灵活处理。
解决方案
本质上是最小化用户达成目标成本=认知成本+物理操作成本+情绪成本。(减少糟心的报错之后不知道怎么处理,需要非常好的提示引导)另外掌握用户操作数据,不只凭嘴讲,需要有真实的操作时间,减少用户夸大的反馈,例如实际操作只需要5秒钟,但是描述得非常难受,让这个痛苦的声音过于放大会因为一个小点而阻碍了整个大事情的推进。
以下是更详细的描述:
- 最小必填字段:仔细考究每个字段是否需要。
- 最小操作步骤:业务这么喜欢表格,那么也做成类似表格甚至比表格更高效。
- 写好操作文档,做好培训。
- 需要进行数据埋点,追踪用户的真实使用情况,不依赖简单的感知或者询问。
- 给时间业务理解方案,解决业务的顾虑。抵触数字化在业内都是普遍的现象,其中有一句话非常深刻“松土松半年”,真的不奇怪。记得前不久看关于明朝的电视剧,皇帝年初下旨改田种桑,结果半年还没完成3成。实际上确实不是一声令下,下面的人就能马上执行起来,一线的人会考虑是否损害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利益,推动的人需要循序渐进完成事情。
- 考虑移动端。
本文由@Bruc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