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8 月 28 日,由 OceanBase 主办的「2025 零售数据底座创新大会」在上海举办,海底捞作为中国餐饮品牌的数字化标杆,其基础设施运维负责人冯杰在大会现场发表主题演讲,以亲身实践分享了餐饮龙头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驱动创新发展。

海底捞基础设施运维负责人冯杰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餐饮市场,海底捞凭借极致的服务体验与不断创新,赢得了食客的广泛赞誉。2024 年,海底捞门店超过 1300 家,年服务顾客超 4.15 亿人次。支撑这一庞大体量高效运转的,正是海底捞前瞻性的数字化战略——这口“数字锅底”,早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秘密配方”。
大会现场,冯杰回顾了海底捞的数字化升级之路。早在 2016 年,海底捞便启动“云上捞”战略,对核心系统进行全面上云。2018 年,海底捞推出超级 App,实现亿级会员系统重构;2019 年,订餐和排号系统完成云化升级,更好应对业务高峰压力;2020 年,海底捞实现核心系统 100% 上云,为后续更大规模的数字化创新和智能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杰提到,海底捞数字化升级之路也曾面临诸多技术挑战:1300 余家门店,数据量超 10TB,单表数据量破百亿,节假日高峰时会员和排号系统压力巨大;DRDS、PolarDB、ADB 多种技术栈混部导致维护成本和数据一致性难题;同时智能推荐等服务对实时分析提出更高要求,现有架构难以支撑海底捞的快速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2022 年,海底捞与 OceanBase 旗下的一体化云数据库 OB Cloud 合作,将会员系统核心数据平台升级,稳定支撑起节假日的流量洪峰。 OB Cloud 的弹性扩展能力,支持租户级别、垂直和水平扩展,轻松应对大促、秒杀等高并发场景,保障会员、排队系统业务连续性和高可用性。这不仅解决了流量突增导致的系统瓶颈,也为顾客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优质用餐体验。
2023 年 6 月,海底捞将数据量最大的进销存系统整体迁至 OB Cloud,物料管理、食材供应、库存存储等环节的数据调度和管控能力显著增强,实现海底捞1300家门店库存数据强一致性,物料管理效率、食材周转率大幅提升,从源头保障“优质食材”承诺。
此外,面向海底捞迅速扩张的海外业务, OB Cloud 多云原生架构提供稳定支撑。目前,OB Cloud 支持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AWS 和 Google Cloud 等六大主流云基础设施,海底捞覆盖超过 170 个可用区,让海底捞在海外开店无需被单一云基础设施绑定,保障多云架构的一致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升级不仅没有增加投入,反而带来成本的大幅降低。冯杰表示,通过 OB Cloud 原生多租户架构和高压缩技术,海底捞技术栈实现整合统一,存储压缩率高达 70-90%,HTAP 混合负载能力使系统实时分析算力提升 45%,整体数据库使用成本(TCO) 比原架构下降 50%,系统维护复杂度和成本也极大降低。
正如冯杰所说:“每一步技术突破,最终都要转化为服务的提升和顾客的满意。面向未来,海底捞还将依托 OB Cloud 的技术创新,在 AI 等方面持续探索,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用餐体验”。
当行业还在讨论“餐饮业下一波红利在哪”时,海底捞已把答案写进了每一行代码:用技术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顾客,这或许正是中国餐饮穿越周期、持续进化的关键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