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6小时前 142 阅读 0 评论

国内第一案,《王者荣耀》匹配错了?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文 | 张书乐

如果知道了算法,就能稳赢吗?

8月12日,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诉讼第一案”的案件在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开庭。

媒体报道,“为何赢几盘总会遇到坑队友的选手?是游戏算法故意为之吗?这是怎样的一种算法?”青岛女律师孙千和是《王者荣耀》游戏的资深玩家,为了弄清这一系列疑问,她将腾讯旗下两家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开《王者荣耀》玩家对局匹配机制。

官司的胜负,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无论匹配机制是否公开,游戏都不可能稳赢。毕竟《王者荣耀》不是单机游戏,不存在科乐美秘技。

诚然,孙律师的疑问,也是很多玩家的疑问:为什么总不赢,为什么总能碰到二师兄一样的队员,为什么自己总是上不了王者……

匹配机制,就是一个万能的背锅侠。赢了一局,感谢自己战力惊人;输了一局,责怪匹配错了人。

问题来了,算法公开了,知道玩家对局匹配机制细节了,会如何?其实,该输的局,一样赢不了,如果靠匹配神队友就能局局稳赢,那输家又是谁呢?

一款竞技类的游戏,就不可能没有输家,恰恰是有赢有输,才是竞技。

事实上,匹配机制作为游戏算法中确保公平竞技的一个部分,是游戏厂商的技术秘密,本就不可能被公开,但并非不能被有心人倒推出来。

《王者荣耀》就曾经被倒推出了算法的漏洞,衍生出过一个名为鸡爪流的打法,这种打法指的是玩家在游戏中只推塔、不打团和不拿人头,以控制承伤、输出和推塔数据,拉低自身评分,然后系统就会匹配到大神队友让玩家一直连胜。

然后会如何?赢率确实变大了,但游戏的体验感没了,当正经打野的玩家面对有点摆烂的队友或对手时,或许只会莫名地悲伤。

腾讯做出的反应就是对匹配机制进行调整,不让部分玩家卡Bug,就是对所有玩家最大的公平。

如果算法公开,会如何?假设每一局都能匹配上最合适的队友又会如何?这样一来,游戏的公平性和挑战性将大打折扣,玩家可能会失去竞技的乐趣。毕竟,真正的胜利应该是通过实力和策略赢得的,而不是依赖算法的偏爱。

如果算法被公开,会如何?假设都是神队友,也未必赢。2020年网上一度颇为热门的话题:打游戏广东本地的延迟只有个位数毫秒,北京的就30毫秒以上,这是为何呢?

流传最广的解答如是描述:其实光在光纤里只有20万公里/秒,广州到北京按2000公里算,已经占用了20毫秒(一来一回),那些中继的部分还要有损耗,30毫秒的延迟已经极佳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毫秒级的延迟,可以被更密集的服务器优化,但只要上网,就难免会有延迟,算法能算出来吗?

如果队友突然掉线了,或延迟了,又或者突然来电话了,又能怪谁呢?算法似乎不具备先知的能力。

《王者荣耀》也好,其他的游戏也罢,真正最让人期待的恰恰是偶遇感、随机性,每一局都是全新的开始,是迷雾尽头不可知的未知,是和队友根据对方的举动打(不)出各种配合的愉悦感(失落感),这也是游戏最大的魅力所在。

如果一切都可以算出结果,游戏也就失去了魅力,就好像当年用科乐美秘技调出30条命,稳稳过关《魂斗罗》一样,那样一个人玩挺爽,但也就折腾一两次。

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算法公开,会如何?

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游戏产业而言,将可能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伤害。

如果算法公开,玩家如愿拿到了最佳剧本,全成了位面之子,各种针对算法而来的奇葩打法就会异常流行,直接伤害游戏平衡;届时,游戏厂商能做的只是重调算法,确保游戏平衡,但这一波调整,可能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构,一个调整错误,一个好游戏可能就废了。

如果算法公开,玩家没有如愿成为战神,又会如何?所有在游戏中打不过的地方,都归结于算法控制了胜率,然后要求公开;如果公开了还是不赢,就会要求更多的公开,确保稳赢……

这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让游戏厂商疲于应付,把打磨游戏的精力消耗在各种舆论应对上。

特别是把成年人沉迷游戏都列为一种游戏算法带来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彻底忽略了在法律上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和未成年人防沉迷问题混为一谈了,如此概念替换,事实上就成了一种对游戏产业的道德绑架。

事实上,游戏研发者也常常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被虐,哪怕他完全掌握游戏的所有秘密……

如果掌握算法就能赢,王者荣耀排行榜上,估计天美工作室全员包场,直接组成电竞战队,稳拿冠军。

此刻,面对争议,腾讯应该做什么?

就是加强玩家沟通,之前公开了匹配原理,接下来继续优化,同时注重沟通,争取获得玩家理解。

借用另一家互联网大厂在媒体上宣传算法透明的一段话,或许更能理解这种“算法公开”:向社会公开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每篇文章都经过了深入的调研,与内部的资深算法工程师进行访谈,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披露算法的原理。

事实上,仅就《王者荣耀》而言,也在如此做,例如《7月3日正式服S40赛季“命若星火”版本更新公告》就有“送人头检测升级”:对识别检测算法进行了迭代,解决被追杀时的“策略性送塔”、越塔强杀时的“操作失误送塔” 等操作被误判的问题,进一步准确判罚真正恶意的送人头行为。

类似这样的各种游戏算法的解读,在各种官方公告里,还有很多,只是公告太长,就和注册须知一样,容易被选择性无视……

由是观之,腾讯还是有待改进,别发公告,发专题介绍,或许通过更针对的解惑,就能满足用户对透明度的需求,又能避免过度公开导致的技术泄露,从而在保障用户体验的同时,维护游戏的公平性和趣味性。依然是“局局新”,依然总能遇到“意外”。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