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3小时前 88 阅读 0 评论

职场父母的自述:我把育儿的心累,交给了ChatGPT

作者头像
AI中国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面对繁忙和喧嚣的生活,育儿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任务,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高压挑战”。父母们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日常奔波,经常感到焦虑和疲于应对。

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一项研究,57%的美国父母饱受育儿倦怠的困扰,心理、身体和情感的疲惫如影随形。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进入家庭,成为许多父母的“共同育儿者”。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不仅能规划膳食、优化睡前程序,还能提供无评判的情感支持,减轻父母的心理负担。

近日,瑞士苏黎世33岁的品牌策略师丽莲·施密特 (Lilian Schmidt) 称ChatGPT为“第二个妈妈”,她的故事在TikTok上引发了超过2.1万名父母的共鸣,掀起了一场"AI辅助育儿"的热潮。然而,这种新兴技术并非没有争议:它既是解放者,也可能带来风险,从不准确的建议到隐私隐患,再到对人际关系的潜在冲击。

根据Axios的最新报道,ChatGPT每天接收到25亿次用户输入或请求,用户们每天都在探索AI如何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从心理治疗师到造型师,再到共同育儿伙伴。实际上,父母群体比其他成年人更容易感受到高压力。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在2025年初也曾表示:目前,为人父母的压力已经成为一场公共健康危机。

01.生活帮手:AI的日常魔法

施密特的做法并非个例,而是一个正在兴起的趋势:AI正悄然成为现代家庭的“共同育儿者”。她在TikTok上分享了如何训练ChatGPT制作适合3岁女儿的营养餐计划、组织生日派对、规划家庭假期,甚至优化睡前程序,吸引了上万名追随者效仿。

丽莲·施密特 (Lilian Schmidt) 社交媒体内容示例

施密特把ChatGPT塑造成一个多面手:有时是幼儿教练,有时是营养师。她回忆道,过去四年的睡前时间总是泪水与挣扎的战场,直到ChatGPT建议让女儿在床上跳跃以释放多余能量。“从那以后,没有争斗,没有泪水,她在5到10分钟内就能入睡,”她说。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让她重新找回了夜晚的宁静。

其他父母也在AI的帮助下发现了类似的解放。芝加哥的艾丽西亚·罗宾逊 (Alicia Robinson) 将ChatGPT视为“永不休息的育儿助手”,用它来撰写教师邮件、规划派对、创作睡前故事。德克萨斯州的奥利维娅·弗伦奇 (Olivia French) 则依靠AI为三个孩子(13岁、10岁和8岁)规划夏令营午餐和家庭膳食,称其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OpenAI消费者沟通负责人莉亚·安妮丝 (Leah Anise) 指出,通过AI工具可以帮助家长简化和制定一些日常任务,成为父母的得力助手。

02.情感支持:无评判的倾诉空间

AI的角色远不止于后勤管理。在施密特最脆弱的时刻,当女儿的发脾气让她心烦意乱,或下午5点的忙碌让她不堪重负时,ChatGPT成为了一个无评判的倾诉对象。“有时候教育孩子让我觉得心烦时,我会向ChatGPT倾诉。它理解我,为我思考,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她说。

施密特曾让AI扮演“幼儿治疗师”,探索女儿睡前抗拒的原因,AI不仅提供了跳跃的建议,还让她感到被倾听和支持。她描述了一次特别艰难的夜晚:女儿因过度兴奋而拒绝睡觉,施密特向ChatGPT倾诉自己的挫败感,AI建议她尝试一个简单的呼吸练习,并在睡前引入一个简短的互动游戏,如“数星星”。这一策略不仅安抚了女儿,也让她自己平静下来。她强调,AI并非心理治疗的替代品,但它确实为她提供了一个临时的情感避风港,帮助她在育儿的混乱中找到平衡。

类似的经历在其他父母中也有共鸣。Crash Out Diary应用的创始人卡里玛·威廉姆斯 (Karima Williams)利用Anthropic的Claude宣泄育儿中的压力、羞愧或挫败感。她开发了一个交互式AI项目,允许父母选择与自己情绪匹配的化身(如愤怒或疲惫),倾诉后获得冷静建议或放松活动,如呼吸练习或快速游戏。

威廉姆斯分享说:“有一次,我因为孩子在学校的行为问题而感到无助,向Claude倾诉后,它建议我写一封温和的邮件给老师,并提供了一个模板。这让我感到被支持,也让我更有信心处理问题”。

袁·汤普森把ChatGPT比作朋友,但表示应当清楚AI的局限性

而来自渥太华的袁·汤普森 (Yuan Thompson) 则将ChatGPT比作朋友,当她因孩子哭闹而心烦时,AI会建议“深呼吸”或提供冷静策略。她回忆道:“有一次,我问ChatGPT如何应对6岁儿子因输掉比赛而发脾气,它建议我和他一起画一幅‘情绪地图’,帮助他表达感受。这不仅平息了冲突,还让我们更亲近”。

此外,五个孩子的父亲和AI培训专家亚当·莱昂斯 (Adam Lyons)也分享了他如何用AI缓解孩子间的争吵。他让AI提供“第二意见”,引导孩子们讨论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的区别。“这不仅平息了争吵,还教会他们如何理性思考,”他说。他的方法表明,AI不仅能支持父母,还能间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03.风险与平衡:AI的界限

尽管AI为育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其局限性却如影随形,提醒我们它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达特茅斯学院的计算心理学家尼古拉斯·雅各布森 (Nicholas C. Jacobson) 警告,通用AI模型如ChatGPT等大模型,都是基于广泛的互联网数据进行训练,缺乏对具体家庭或孩子的深入了解,可能会提供泛泛或错误的建议。

雅各布森也强调:“AI不知道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或具体情境,它无法复制医生的临床判断或父母的直觉。”这种局限性在敏感领域如医疗或心理健康建议中尤为明显,可能带来实际风险。

过度依赖AI还可能引发更深层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临床心理学家皮尔斯指出,父母在育儿中已然被大量矛盾的信息淹没,AI的建议有时反而会加剧困惑或自我怀疑,过度依赖还可能导致与现实支持系统的隔离。皮尔斯警告称:“现实世界中的支持系统能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换位思考和归属感,而AI可能让父母感到更不自信或与直觉脱节。”

隐私问题同样令人担忧。莉亚·安妮丝 (Leah Anise) 表示,OpenAI允许用户关闭聊天记录或删除对话以保护数据,但父母仍需谨慎避免分享敏感信息,如孩子的健康状况或生日。然而,技术的复杂性让许多父母忽视了这些设置。一位TikTok用户评论道:“我担心我们输入的所有育儿问题都会被存储,未来可能被用来分析我们的家庭。”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尤其是在数据泄露和隐私丑闻频发的时代。例如,2023年3月,一场由Redis开源库漏洞引发的ChatGPT数据泄露事件,暴露了约1.2%活跃ChatGPT Plus用户的支付信息,包括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信用卡后四位,影响可能高达120万用户。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 (Sam Altman) 公开表示对此“深感遗憾”,并迅速修补了漏洞,但事件仍引发了公众对AI平台隐私保护的质疑。

2025年2月,一名黑客在暗网论坛声称窃取了2000万OpenAI用户登录信息,尽管OpenAI未确认系统被直接入侵,但威胁情报公司Kela分析显示,这些凭据可能通过信息窃取恶意软件获得。这些事件凸显了AI平台面临的持续安全挑战,父母输入的育儿问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于钓鱼攻击或身份盗窃。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Garante因此对OpenAI处以巨额罚款,并要求其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公众教育活动,以提高数据收集透明度。

此外,AI的环境成本也引发了争议。TikTok上的一些评论者质疑,运行大型AI模型所需的庞大计算资源可能对下一代的环境造成负担,而父母对AI而非人类伙伴的依赖也引发了伦理讨论。一位评论者问道:“女性因为AI而非伴侣减轻压力,这难道不是一个问题吗?”这反映了社会对AI在家庭角色中潜在影响的复杂情绪。

为平衡AI的益处与风险,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安全使用指南。育儿教练克劳迪娅·霍茨尔 (Claudia Hoetzel) 建议:“当时间或精力不足时,AI是获取基本信息的便捷方式,但它不能取代经验、直觉或专业支持。”她推荐将AI视为头脑风暴的伙伴,结合儿科医生或育儿教练的建议验证其输出。

雅各布森进一步建议,父母应通过对孩子的了解过滤AI建议,确保决策符合家庭实际。例如,施密特在使用AI的膳食建议时,会根据女儿的口味偏好调整菜单,而不是全盘接受。皮尔斯强调,AI的信息基于广义模式,缺乏个性化背景,因此父母应始终以自己的直觉为指引。

04.未来展望:AI育儿的潜力与挑战

ChatGPT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目前周活跃用户数量已在7亿人左右。随着AI融入日常生活的步伐加快,其在育儿中的角色预计将持续扩大。父母们正以创新的方式将ChatGPT融入家庭生活:从帮助哺乳到装饰生日蛋糕。

然而,雅各布森警告:“技术发展如此之快,我们需要科学赶上脚步,理解其影响并建立适当的保障措施。”像施密特这样的父母们坚信AI,不是在“外包”育儿,而是在为陪伴腾出空间。正如AI策略师汉娜·柳 (Hannah Ryu) 所说:“AI减轻了心理负担,让你有更多时间真正与孩子在一起”。

在施密特的家中,AI对她来说不仅是工具,更是解放者。它让她的下午5点从战场变成了可管理的时刻,让她的育儿生活多了一份从容。她的故事,以及成千上万效仿她的父母,表明AI正在重塑家庭的动态——不是取代人类,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成为父母的“第二个大脑”。但正如任何强大的工具,AI的力量在于如何使用:它可以点亮育儿之路,但只有在父母的直觉和智慧引导下,它才能真正发光。

本文来自“腾讯科技”,编译:无忌,编辑:海伦,36氪经授权发布。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