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1月前 162 阅读 0 评论

微软定制 AI 芯片遭遇延期 为英伟达提供更多发展空间

作者头像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微软自主研发的定制 AI 芯片项目持续遇阻,据比较新消息,代号为 “Braga”的芯片因研发阶段的多重技术障碍,正式宣布交付时间推迟至 2026 年。这一延期不仅打乱了微软在 AI 硬件领域的布局,更让行业龙头英伟达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档期。

研发瓶颈导致交付时间三度推迟

知情人士透露,Braga芯片的核心技术难点集中在混合架构设计与能效比优化。微软原本计划在 2024 年实现流片,但多次流片测试中均出现缓存一致性问题,导致芯片在高负载 AI 运算时频繁出现数据错误。此外,为适配 Azure 云服务的定制化指令集开发进度滞后,团队不得不重新调整芯片架构,这直接导致项目周期延长约 18 个月。

这已是该项目自 2022 年启动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延期。此前微软曾期望通过Braga芯片降低 Azure 云服务对英伟达 A100/H100 芯片的依赖,并将单台服务器的 AI 算力成本降低 30%。但如今随着交付时间推至 2026 年,这一成本优化目标或将延后至 2027 年才能实现。

英伟达借机扩大市场份额

在微软芯片延期的背景下,英伟达正加速巩固其在 AI 芯片领域的统治地位。数据显示,2024 年第二季度英伟达在全球云服务商 AI 芯片采购中的份额已提升至 89%,亚马逊 AWS、谷歌 Cloud 等头部厂商均增加了 H100 芯片的采购量。

行业分析师指出,微软的延期为英伟达提供了至少两年的 “技术窗口期”。在此期间,英伟达不仅可以推进下一代 Blackwell 架构芯片的量产,还能通过 CUDA 生态系统进一步绑定客户。目前已有多家中小型云服务商因担忧微软芯片的不确定性,转而与英伟达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微软 AI 硬件战略面临双重挑战

Braga芯片的延期暴露了微软在硬件自研领域的短板。一方面,团队缺乏芯片架构设计的佼佼者人才,核心团队成员中有 60% 来自 FPGA 厂商,在 ASIC 芯片的量产经验上存在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与台积电的代工合作也因特殊工艺需求多次调整排期,12nm 定制工艺的良率问题至今未完全解决。

更严峻的是,竞争对手已加速布局。除英伟达外,AMD 的 MI300X 芯片已提前完成与微软 Azure 的兼容性测试,AWS 自研的 Trainium 芯片也计划在 2025 年 Q4 实现规模化部署。微软 AI 硬件团队负责人在内部邮件中承认:“我们需要在未来 12 个月内解决架构设计与供应链管理的双重问题,否则将面临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的风险。”

行业影响:AI 芯片赛道竞争格局生变

此次延期事件也引发了行业对 AI 芯片自研门槛的重新审视。半导体分析机构 SEMI 指出,即使是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在从零构建 AI 芯片体系时仍需跨越 “架构设计 - 流片测试 - 生态适配” 三重难关,平均研发周期需 5-7 年。这一现状或将促使更多企业选择与成熟芯片厂商合作,而非独立研发。

值得关注的是,Braga芯片的延期并未影响微软在 AI 软件层面的投入。其近期发布的 DeepSpeed-Chat 训练框架已实现与英伟达、AMD 芯片的跨平台兼容,试图通过软件生态优势弥补硬件进度的滞后。但市场普遍认为,在 AI 算力竞争愈发依赖 “软硬一体” 能力的当下,微软仍需尽快突破芯片研发的瓶颈。

(举报)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