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点 4小时前 190 阅读 0 评论

一场AI革命,正在重塑10亿人的出行

作者头像
36氪

AI技术专栏作家 | 发布了 246 篇文章

一个更智能的高德。

“AI教母”李飞飞2024年的一场演讲,让空间智能的概念突破学术圈,进入大众视野。她在这场爆火的演讲中提到,“看见世界远远不够,有了空间智能,AI将会理解现实世界。”

对于空间智能,虽然业界已形成共识——是人工智能重要的演化方向之一,但它究竟何时以及如何落地,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现在,有一家中国企业率先在“空间智能”领域迈出一步——高德于近日发布了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应用:高德地图2025。

“高德地图2025将推动AI从‘对话工具’蜕变为‘行动伙伴’。”高德地图CEO郭宁表示,“不同于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是在三维空间和时间中感知、推理和行动的能力,也意味着我们对‘连接真实世界’的使命演绎,将进一步跃迁至‘理解’真实世界。”

01. 全面AI化

过去两年,AI在应用层呈爆发态势,新锐产品层出不穷,但拥有庞大用户基数的头部应用,对AI的融合普遍持审慎态度,多局限于辅助功能的渐进式探索。

这是因为,成熟产品的AI化难度要远超从0到1做款新产品。而高德本身拥有超10亿用户,在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上进行全面AI化改造,难度可想而知。

高德首先要应对的挑战,是做好不同用户、不同需求间的平衡。

产品体验上,高德需确保用户原有体验不受影响,在此基础上,才是让用户逐渐去接受产品的各个AI新能力。

此外在技术框架上,高德也面临巨大挑战。

高德AI技术负责人透露,“过去,我们更多是从单点优化或局部改进的角度来优化原有框架或在特定环节、模块上提升。但现在,我们需要从产品角度,让地图产品本身向更全面AI化的形态转变。”

尽管挑战重重,但高德依然选择迈出了这一步,底气来自于过去二十年的积累。

地图是目前对真实世界虚拟化、数字化的最大载体,而高德是全球范围处理定位、点云和视觉等时空信息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20年来,通过持续构建覆盖中国全域的厘米级路网数字底座,以及数十万亿量级真实导航行为、交通流状态及环境感知数据的沉淀,高德已建立起全球稀缺的动态时空知识引擎。

这不仅是数据储备,更是理解复杂出行系统的核心认知基础设施。中国每一寸道路、每一次导航、每一场拥堵,都成为了高德进行时空训练的样本。

正如郭宁所言,高德超二十年的物理世界数据生产和技术积累,为三维虚拟世界一体化的理解和生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因此,高德构建的并不是普通的对话AI,而是AI出行智能体,除了标准的Agent框架外,它还能与高德特有的空间数据和工具高度对齐、适配。

高德AI技术负责人表示,“基于地理数据、用户时空位置数据,这个Agent框架能够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用户需求,并利用高德丰富的出行工具进行高效执行和反思,从而解决用户问题。”

因此,高德的全面AI化,并不是短期的技术投机,而是基于过去积累的自然演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因为这次AI重构,让高德过去二十年的积累焕发出了更大的价值。

02. 一个更智能的高德

当全面AI化映射到高德地图app中,带来的是产品核心使用链路的根本性重构。

在高德地图2025中,用户通过点击搜索栏里的语音图标或点击首页下方的“对话”,即可开启核心交互模式——与高德主智能体“小高老师”的语音交流。

无论是出行前定制多天跨城自驾游攻略、查询机场贵宾厅权益,还是行中实时调整和更换出行方案,小高老师都能凭借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精准解析需求,在推理思考后调用子智能体和对应工具,快速输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此外,高德地图2025中的AI领航、AI即刻、AI探索及AR打卡等全场景功能,也完整覆盖用户行前决策、途中导航与行后服务的全周期需求。

例如,用户打开高德地图首页向下滑动时,即可看到正在为用户推荐出行需求和目的地的“AI即刻”。它能基于“时间递进 + 空间演进”双轴排序模型,融合当前时空位置,精准预判用户的即时出行需求,主动规划下一步行程。

高德AI产品负责人表示,“高德用户在同一时刻常有多个需求,过去我们仅满足单次搜索,未充分挖掘需求间的联系。”

因此在设计“AI即刻”功能时,首先考虑的是以“事件”而非原始方式重组用户需求。

例如“出差”是一个事件,其下包含打车、买机票、落地接车、酒店等服务串联。“AI即刻”首先会按事件组织供给,然后将事件与用户当前状态匹配。

在此逻辑下,当用户有出差需求时,高德地图会提前三五天推荐航班提醒,当天提前几小时提示订车出行,到机场后推荐行李托运、安检服务,过安检则推荐休息室。通过这种方式,在用户出行全生命周期提供满足。

高德AI产品负责人表示,用户的出行行为具有高度时效性与空间敏感性——若在关键时空节点未获响应,需求可能在短时间内或短距离内发生变化。

而现在,高德希望借助空间智能能力,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

03. 空间智能的未来

当下,空间智能是最具确定性的AI赛道之一,高德也因此已经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

但这条路并非坦途,高德的率先入局,意味着它将肩负更多的重担,去推动空间智能——这个仍处在“试验田”阶段的长期赛道向未来进发。

高德在空间智能上的进化,可以视为地图产品的“基因重组”——它让一个软件不再是被动响应,而是主动感知、思考与预判,并最终驱动千人千面的决策。

这些也是空间智能的核心价值:在空间和时间中实现感知、推理、行动的能力闭环。因此,空间智能的落地,不能只依靠概念和单点技术的突破,更要扎根于场景深耕和数据积累。

当然对高德而言,空间智能的实现也不会一蹴而就,这将是一个长期工程。尤其从用户角度,现在空间智能仍很难被人们连贯地感知,但并不妨碍它在未来会成为人们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层。

未来,高德的空间智能或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路由器”,并带来远超当下场景的广阔想象力。

比如在本地生活领域,空间智能就有望重塑消费决策链条,推动用户需求从“怎么去”跃迁到“怎么玩”。试想一下,未来系统能根据用户此刻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疲惫度推荐目的地,结合历史文化、社交媒体热点推荐最佳拍摄的地点和时段,并打通规划、导航、分享与消费转化的闭环,这无疑将为本地生活创造全新的入口。

更宏大的图景,还蕴藏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这些新兴产业之中。未来,空间智能或许会成为智慧城市以及各类机器人的隐形骨架。

回归当下,已经展现出初步成效和清晰用户价值的高德,就像是空间智能这一宏大工程的“首期工程”,让我们看到了定力背后的想象力。

今年,无疑会是AI“场景深度”大于“概念速度”的一年。空间智能的舞台刚刚开始,高德长期且坚定的技术和场景投入所产生的价值回报,已经在亿万次出行和搜索中悄然沉淀。

作者头像

AI前线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报道,深入解析AI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

246篇文章 1.2M阅读 56.3k粉丝

评论 (128)

用户头像

AI爱好者

2小时前

这个更新太令人期待了!视频分析功能将极大扩展AI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

用户头像

开发者小明

昨天

有没有人测试过新的API响应速度?我们正在开发一个实时视频分析应用,非常关注性能表现。

作者头像

AI前线 作者

12小时前

我们测试的平均响应时间在300ms左右,比上一代快了很多,适合实时应用场景。

用户头像

科技观察家

3天前

GPT-4的视频处理能力已经接近专业级水平,这可能会对内容审核、视频编辑等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