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曦
10月20日,有消息称,阿里夸克内部正在推进一项代号为 “C计划”的AI战略项目,该项目已在公司内部秘密孵化多月,首个阶段性成果即将落地。
我们进一步从多方渠道了解到,该计划由夸克核心团队主导,阿里通义实验室多位高级成员深度参与,内部人士称,这有可能是阿里在 To C 端对话式AI的重要探索。
“C计划”是什么
对于“C计划”这一名称,业内众说纷纭,并且已有多种猜测:一种说法认为,“C”代表“Chat”,即夸克可能会推出全新的对话形态;另一种说法是,“C”是夸克的杭州办公室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C”区;还有一种猜测是,代号“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其目标直指豆包。
一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透露,“C计划”并非某一个具体产品或者应用的代号,而是夸克内部的一项长期战略性计划,目标是“在AI时代持续探索新的技术与应用形态”。“C计划会孵化多个AI应用方向,但能落地的只有最优的那个。”该人士称。
据悉,该计划对项目的落地标准比较严苛,不少项目在立项阶段即被淘汰,进入开发环节的也要经历反复验证与重构。
同时,“C计划”体系中还包含出海AI应用的孵化方向。多位业内观察人士评价称,这可能是在以更开放的思路测试AI产品的多元场景与市场反馈,而非局限于国内应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为后续的生态协同预留了更多可能性。
“C计划”的首款落地应用即将面世。虽然该项目早已在内部立项,并经历多轮打磨与调整,但团队认为现在才是“最合适的落地时间点”——“模型能力、行业环境与用户习惯三者终于达到了理想交汇点。”一位接近项目的人士表示。
从重要性上看,“C计划”之于夸克,就像“扫街榜“之于高德、“闪购”之于淘宝。
从投入规模到组织动员的力度,都足以看出“C计划”在夸克内部的战略级地位。“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并依赖模型技术突破的产品。”一位接近项目的人士表示。为此,阿里为该项目投入了更多资源,通义实验室多位高级成员深度参与。夸克搜索业务的核心成员几乎全员投入其中,来自广州、北京等地的技术团队也集中到杭州封闭研发。一名广州技术人员透露,他已在杭州驻扎超过三个月。
综合多方信息判断,在技术研发、资源配置与组织协同等多维度的持续投入下,“C计划”正进入成果转化阶段,在模型能力与产品形态上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夸克进一步成为多项AI能力的前端接口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C计划”的落地范围并不限于App层面,未来该项目还将与夸克AI眼镜形成业务联动,相关应用预计将为夸克AI眼镜提供核心AI能力,成为其打通阿里生态的重要一环。
目前,夸克AI眼镜的呼声非常高。从目前媒体测评与内测用户反馈看,夸克AI眼镜在佩戴舒适度、续航与影像表现等方面已有突破性设计。有业内观点认为,这款产品不仅推动了阿里在硬件、软件与生态层面的深度融合,也可能成为将夸克AI能力从App延伸至日常可穿戴终端的关键节点。也因此,有参与内测体验的用户给出了“下半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AI硬件”的评价。
可以看出,随着阿里AI生态逐渐完善,夸克正在成为阿里多项AI能力的前端接口。
今年以来,夸克动作频频:3月全面升级为“AI超级框”,被阿里明确为AI旗舰应用;6月推出“高考深度搜索”“智能志愿报告”等功能;7月其健康大模型成为首个进入消费级产品体系的“主任级AI医生”,同月夸克AI眼镜亮相。
数据显示,在全球知名风投公司 A16z 发布的“全球Top 100 消费级生成式AI应用榜单”中,夸克位列第九;量子位智库数据显示,豆包、夸克、DeepSeek 在国内双端形成领先格局;在 AIGCRank 发布的中国AI应用排行榜上,夸克已连续数月登顶。
过去一年,中国 AI 行业的创新焦点正在从模型底座转向产品综合体竞争。业内观察人士指出,“C计划”的浮出水面,可能意味着夸克进一步成为阿里 AI C端业务的整合中枢:一端连接模型,一端连接终端软硬件,一端连接阿里系的多元应用生态。
尽管夸克方面尚未就“C计划”作出回应,但从资源调配与项目节奏来看,其无疑会在平静许久的AI应用市场,掀起巨大涟漪。